第(2/3)页 朱平江就低声问林济仁,“你说,这将来就真的……” 林济仁心里一跳,这事他可不敢瞎说,只摇摇头,“谁说的准呢?” 林济世倒是很乐观,“我看着差不多了。如今都到了长安了,说句不好听的饿,朝廷只怕都没有差得远……” 林济仁赶紧打岔,“怎么现在也不管这些,横竖总有咱们一口饭吃。” 朱平江心说,你不急,那是你不用急。成了,你就是国丈。败了,脑袋就没了。 但是朱家呢?只是姻亲罢了。 他还想叫儿子借着这次机会,谋个官身,改换门庭呢。 金氏左右看看,就拉了小朱氏,“这府里进进出出的,没个消停的时候,咱们先回家吧。离府里不远。” 林栓柱就赶紧站起来,“那最好了。在这里,下人实在太多,到哪都有人盯着一样,不自在的很。” 林雨桐知道消息的时候,人已经出府了。 她叹了一口气,以前的亲戚相处起来没那么多的算计心思。如今利益太大了,人心多少都有点变化了。 闹的她还真有点措手不及。 转眼这些琐事就被她扔到了脑后。 紧跟着,就是各地的开始的运赈灾的粮食,免费发放粮食种子。鼓励百姓返乡。 就是忙成这样,很多地方的春耕还是晚了。 她真是盼着四爷快点回来,她觉得她真的快要坚持不住了。这处理政事,真的是一个特别要命的事,稍微一点疏忽,就可能导致一地的百姓生活受影响。 直到此时,她才深切的理解了四爷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是慎之又慎。这真的不是能大意的事情。 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坐在书房里,不懂的就去请教先生。不光是范先生,就是其他的文书先生,她也不放过。甚至时常将想不通处理不了的问题拿出来,整理好,叫人给灵雾山的吕先生送去。吕先生是个特别认真的人,每封信都会亲自回复。 而北地的文官,林雨桐暂时都没有动。好坏优劣,不是看折子能看明白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了秋里,才接到四爷要回来的消息。 这天一早,苏嬷嬷就来禀报,“四爷离京城不足三十里了。” 林雨桐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对着镜子将脸上的妆容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什么不妥吗?” 苏嬷嬷摇头,“夫人今儿真精神。” 不仅是精神,还很让人惊艳。黑色的衣裙,宽大的衣袖和裙摆,上面用银线绣着繁复的花纹。 庄重又不乏艳丽。 这样的衣服,年轻女子很少能压得住。 她又照了照镜子,将头顶的银冠正了正,才快步出了门。 林雨桐带人等着城外,骑在雪白的战马上像远处眺望。 直到看见远处的黑点,林雨桐脸上才扬起笑意。手就跟不受控制一般,扬起马鞭就打在马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