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样下去效率太低了。” 原本为了保证朱棣休息,不至于让他过劳死,苏谨才定下了由文华殿筛选、武英殿择留,最后送呈朱棣龙阅的流程化作业方式。 可现在英国佬已经举棋,朱棣就是想休息也难了。 “御书房太小,还是去武英殿吧。” 当夜,朱棣就命狗儿在武英殿临时收拾出几个房间,除了他自己的之外,给其他辅臣也留了几个临时休息之所。 面对陛下如此的照顾,大臣们只能苦着脸山呼万岁... 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都搬过来办公了,那就代表着谁也别想回家休息... 果然,朱棣转移阵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武英殿临时作战指挥中心成立,所有人让下人给他们回家收拾铺盖和换洗衣物吧。 文华殿全部由副手交接部堂工作,只有重要必须由尚书决议的卷宗才会送来。 好消息:副手的权力大了,可以享受部堂的待遇了。 坏消息:他们也回不了家了... 随着武英殿临时指挥中心的成立,大明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转了起来。 但总有那么一个两个脑子不好的,非要在这个时候给朱棣添堵。 比如,郭敏。 身为礼部尚书的他,和前任杨士奇完全是两种做事的态度。 杨士奇的态度十分强硬,尤其是在对外的时候,坚决支持朱棣以暴御虐的决议。 虽然他是科班出身,但小时候是在国子监读书,接受的是朱元璋的全面教育,并非一味去学儒家传统经义。 再加上之后一直跟着苏谨,算是典型的‘苏系’出身官员。 而郭敏则是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并未在国子监读过书,累资而晋升尚书。 他并非是什么坏人,做事也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最多就是有着一些江南文官的习气。 在他的印象和认知里,认为大明不停地对外征战就是在劳民伤财、空费国力。 什么倭国、吕宋、交趾,不过都是些撮尔小国,不服开花的野人邦。 他想不通陛下为什么非要动辄起大军征讨,还要让那么多读书人跋山涉水的去宣讲经义,帮他们治理地方。 这有什么意义? 甚至还要提供大量的武器、兵力,去帮什么莫卧儿驻防,提供军事援助? 这已经不是多此一举,简直是不知所谓。 尤其是那个姓苏的,大明好不容易和平了十年,结果这小子一回来,英国就要和大明开战。 在他看来,这分明就是冲着姓苏的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