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不准以后楚琼华是江淮一霸,赫赫儒商,以后见到她也要称呼她一声京都奇秀,书局大家! 楚晚宁说干就干,她大概能够想到的就是宣传,话本为什么兴盛不起来,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尝试,没有人愿意花时间了解,只要开头引流成功,她相信以人的共性,话本肯定还是有机会流传开来的。 毕竟现在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无灾无祸这时候人们的生活需要调剂这都是必然需要的了。 首先她就是先去了茶楼听书,这是她能够想到的和话本挂钩的还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人们愿意花钱的地方了。 如果能够将话本的内容略微进行修改,以说书的方式吊起人们胃口再戛然而止,被挑起来好奇的人们,难道还不愿意花上几文钱买自己一个痛快? 楚晚宁带着澄碧从城东到城西,大大小小十余间茶楼逛了个遍,有的连一盏茶的功夫都坐不住就走了,最长的也...也就那样。 没有想到话本不流行,连说书先生的本事也有够逊色,讲的平平无奇,内容也颇为有些敷衍,讲来讲去竟然讲了许多历史段子,试问哪个找乐子的人喜欢听这些东西。 就在楚晚宁都打算放弃另寻出路的时候,过桥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着实有那么一点她想要的那种感觉了,寻声而至,桥下面铺着十来张他发现一草席,坐满了人,都再听哪个说书先生。 楚晚宁没有地方做,便倚着桥洞站着听,着实非常的厉害,说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主要是这老先生竟然还会口技,没到情节转折紧要之时,恰到好处的配音让人们听着那可更叫一个津津有味。 这么好的人才,怎么能就这么放过去?在现在的武朝,他就算说上一句行业翘楚都不为过,楚晚宁可算是花了大价钱把人给敲定了下来。 不过她始终坚信这些就是必要的前期投资,后期一旦盈利,肯定,至少,百分百不会比现在的少就是。 “我这里有几本书想让你帮我说出去,价钱好商量。”楚晚宁也没有跟对方拐弯抹角了,直接跟那个说书先生说好了,甚至他拿出了应该有的几本书的价钱的银子,放在了说书先生的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