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事了拂衣去的中年人,则是乘着装好十把椅子的马车潇洒离去了。 与热闹的刘父他们那里相比,刘慈此刻有点头疼。 因为讲师今天不讲读和写,谈注释学。 “读”和“写”,刘慈都领教过了,而且在刘慈的努力下,现在掌握不俗,起码能写的一手正常的字。 今天,安讲师则是开始了讲起了注释学。 讲,是讲解注释,明白书中那些语句的含义和意蕴。 这就考验读书人的悟性和天赋了。 仅凭记忆和毅力,没有悟性是无法在众多读书人中脱颖而出的。 而讲师只是童生,未通过院试的考核,因此他说自己悟性不够。 让一个悟性不够的人去负责给天才讲学,则是不负责任的。 虽然讲师很想培养出一个考取功名的人,但也深知自己的能力。 “刘慈,再过三个月也就是六月初十,县里的童生堂就开始招生了,到时你去参加考试,我这里,只能教你读和写,注释我无法教你。” 看着不明所以的刘慈,讲师详细的解释了原因。 “科举考试,读和写是基本,但注释是核心,我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又怎能教学你,童生堂的讲师是茂才,他们讲解更深,更能让你了解书中的含义。” 听完,刘慈则是明白了讲师的意思,讲师只能教学他最基本的读书功底,就是认字和写字,但读书的核心他无法教,也担心教不明白。 “听您的,不管如何,您都是我一辈子的先生”刘慈郑重朝着讲师作揖一拜。 “哈哈,你有这个心就好,不过,童生堂是面向县城所有八岁以下的读书人招生考试,你可要做好准备,你过你也不用担心,考核内容只有“读”和“写”,相信你没有问题。” 讲师可是对刘慈非常的看好。 在他看来,刘慈的读和写,已经是初露锋芒,应对只是神照县的童生堂考核,基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三个月,我把四书五经上的字全部教你,剩下的就只能你自己把握了。” 就这样,刘慈要在三个月内,对四书七经上的字全部认会且写好,虽然压力大,但刘慈有这个信心。 毕竟他可是除了吃饭睡觉都在想着读书和写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