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就是在纠察队的严格管理下,在新军之策的鞭策下,十二团营、三大营真正开始了蜕变。 教忠坊,土胡同。 胡家米铺的掌柜高齐匆匆进入胡家大院,至后院亭中,对身着华裳的东家胡睿及其长子胡正拱了拱手,轻声道:“东家,其他米铺都在涨价,如今一石米已涨到了三百五十文。” 富态的胡睿抬手拿了一块糕点,品尝了两口,问道:“新太仓、海运仓外,可有粮车?” 高齐摇了摇头:“莫要说这两个大粮仓,就是整个北京城内所有官家粮仓,最近也都没有进入粮食。派去通州的人打探过了,通州码头不见一艘漕运船只,京师缺粮恐怕已不可避免……” 胡正疑惑地看着胡睿:“父亲,这山东灾情没如此严重吧,这都一段时日了,朝廷漕运过去的粮食怎么说也应该够用了,为何漕运粮还没送到京师?” 胡睿沉吟了下,呵呵笑道:“兴许山东的灾情很严重,朝廷这才破天荒直接截留漕运船只前往救灾。” “据一些人从官府打探来的消息,仅仅只是济南府万余户灾民……” 胡睿摆了摆手:“有些地方官为了避免朝廷追罪,往往喜欢将大事往小了说,十万灾民,说成一万也是有的。死了几千,上报几十也不少见。官府的话,有时候不能尽信。漕运船只至今没到通州,说明灾情比我们想的严重。” 高齐点了点头,道:“朝廷似乎也意识到了缺粮问题,顺天府已经在张贴告示,以三百五十文的高价开始收储粮食。” 胡睿呵呵一笑:“这就对了,从现在起,咱们也开始收粮,另外,粮铺里的粮食,每日只准卖三石,其他全都囤积起来。” 胡正起身,盘算道:“若是我们这时大力收粮,囤积起来不流入市面,等到缺粮消息传遍京城时,这粮价必然疯涨,到那时,咱们一石米卖他个八百文!” 胡睿心情舒畅,拍着肚腩道:“一石米八百文如何能大赚,要卖就卖他个三两银!记得五年前,凤阳缺粮闹饥荒时,一石米可以换二两银,那些人倾家荡产也得买,要不然就得饿死。这里是京师,人口众多,富户也多,卖个三五两银也不是不可以。” 高齐担忧道:“就怕朝廷会介入……” 胡睿微微摇头,目光中透着精明:“咱们家人多,存点粮还犯法不成?再说了,真到了严重缺粮的地步,朝廷首先要做的便是有求于商人,绝不会立马下刀子。若是朝廷施压过甚,煎迫商人,信不信商人也是敢舍了血本,烧掉粮食!” “朝廷介入,我们找朝廷要好处,朝廷不介入,我们便卖粮赚钱,前路后路都走得通,有何畏惧可言?再说了,闻风而动的绝不会只是我们一家大粮商,还有其他三家,甚至是那些小粮商也会跟着动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