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风调雨顺-《家父李隆基》
第(2/3)页
而陇右地区,偏偏就是沃野平原,粮食产区,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民,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便是丰收,大家的日子也就更为好过了。
李琩派人大肆宣扬,龙神降临鄯州,今后便要福泽地方,要以白狗肉为贡品,破土开庙。
几个道士很快便选好的神庙地址,是在集市的牲场,平时的牲口交易都在这里进行。
为什么选这里呢?因为省事,别的地方房屋太过密集,拆起来太费功夫,而牲场都是平地,被一些围栏相隔开来,圈养着各类牲畜。
只见为首的那名道士脚踏天罡步在前引路,身后数名道士抬起那张供桌,进入牲场,摆放在了选好的地址中央。
那么龙王爷庙便会以这张供桌为中心,破土营造。
两条身上写了字的白狗,被带到了供桌之前,王人杰亲自操刀,生生的剁下狗头,将仍是血淋淋的两颗狗头摆放在供桌前一张矮小的贡品桌子上。
至于上面写什么字,李琩压根就不在乎,你随便写,哪怕诅咒我全家呢,话语权在我这里,我说它是妖神,它就是妖神,专门祸害百姓牲畜,为祸人间的妖怪。
李琩坐在高台上,侧身朝韦光乘道:
“这件事交给你来办,今后城内每家每户,每年的今日,都要以狗肉包子供奉龙神,民间也要多建此庙,士族供奉,家族兴旺,商人供奉,仓廪丰盈,百姓供奉,粮食丰收,男人供奉,身强体壮,女人供奉能生儿子”
你这不是扯呢吗?韦光乘听的一愣一愣的,没听说龙王爷还管生儿子的,不过他自然不会反驳,你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谁让你是我上司呢。
李琩继续道:“凡有不供奉龙神之少民,视为妖邪,留之祸害乡里,这才是重点。”
韦光乘嘴角一抽,你可真绝。
这一招,就是挑起少民内部矛盾,我供奉了,但你没供奉,你就是在祸害我,我要举报你。
这样一来,会迫使民间加快融入大唐习俗的速度,在陇右地区统一信仰。
当然了,过程肯定不会很顺利,难免引发少民的抵触情绪。
谁抵触,没收名下田亩及各类财产,驱逐出境,慢慢的就会好的。
信仰不统一,就没有凝聚力,阵痛过程也是不可避免
陇右的振武军,地盘已经没了,因为他们的大本营,是石堡城。
王孝德之所以还剩下600人,那是因为这600人当时在城里,剩下的900人,在城外的各个关口要道布防,所以他们战死了。
900人负责防守石堡城外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些关口不是靠人多,只要堡垒稳固,短时间内一百人能扛得住几千人。
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石堡城这一线的道路都不好走,关隘大多又是建立在山势险峻之地,非常狭窄,短时间内人少对人多,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时间一久,就不行了,因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
高强度作战,八个小时是极限,超过这个时间,必须休息缓口气,否则你的肌肉将彻底丧失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有八小时工作制。
这个缓口气,不用多久,半个小时就可以,但必须有这么一个过程让身体能够松缓一下。
但是吐蕃那边是完全不停歇的,昼夜不断轮番强攻,加上当时的慕容阿波谒抵达石堡城背后,南北夹击,即使杜希望亲自坐镇石堡城,也扛不住两边这么玩命的干他。
镇西军、振武军加上四个守捉共计一万六千人,损失惨重,当然了,吐蕃那边更惨,但是人家不在乎啊。
当时各条防线的唐军全线溃败,湟水主力迟迟不能抵达,杜希望深知再这么下去,必然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于是下令撤退,率领镇西军残部三千人退往湟中地区,在那里收拾残兵、溃兵,整顿兵马。
整顿之后,余部六千人第一时间调转方向,往东去救积石城,直到郭子仪赶到,他才撤回鄯州,得以缓口气。
而王孝德便是一直跟在杜希望身边,他的残兵已经没有地方收留了。
当时很多人建议皇甫,取消振武军番号,并入镇西军,毕竟六百人也就是两个旅队的人数,还没有个守捉兵力多,不宜单独成军。
但是皇甫没同意,毕竟振武军是信安王创建的,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王孝德保留了番号,但也无处可去,只能自己找了块地方,修建临时营地,然后不停地去找韦光乘,请求后者拨点新军给他。
韦光乘答应的非常痛快,但就是一直没有兵,毕竟这种事情要讲人情世故。
人情在前,世故在后,王孝德在韦光乘这里,有毛的人情啊。
就是信安王亲自要,韦光乘照样敢拖。
“就是前面了,”这天夜晚,王人杰在安贞的引路下,找到了驻扎在一片山林脚下的振武军驻地。
今晚月黑风高,营地的几团火光不仔细看,很难发觉。
安贞本来是要亲自带王人杰去的,但是人家拒绝了,只是让他讲清楚道路方向,便带着一百号人朝着营地方向摸去。
李琩只是用了两天时间,就查到问题出在哪里。
朱漆里面有朱砂成分,你在市面上可以买到墨,也能买到朱砂,但绝对买不到朱漆,朱漆是官府垄断,多用来公文批复,宫廷营造,是违禁用品。
有些私人宅邸的大门也可以用到朱漆,但需要皇帝特批才行。
很多影视剧当中,一些普通官员家里的大门是红的,院墙也是红的,其实这是不对的。
朱漆大门,被纳入“九锡“之列,也叫做朱户,九锡就是天子对王公大臣的最高礼遇,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铁钺,九锡禾巨。
没有皇帝点头,你敢将大门刷成红色,直接便是违制,是僭越,罪名非常大。
朱漆消耗最大的地方,就是在宫廷营造上面,便是所谓的: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
其次便是公文,节帅府、刺史府都有,县一级就不能朱漆了,也叫朱墨。
李琩在皇甫的配合下,翻查了最近的朱漆领取情况,然后在各个衙门核查,最终找到了那个嫌疑人。
但是对方只说了朱漆给了王孝德,但无论怎么用刑,都没有说是谁指使的,只是一口咬定,是王孝德让他帮忙搞点,他觉得要的也不多,于是便领取了一些。
其实这种事情也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大唐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叫做点朱砂,寓意着祈求平安、驱邪避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