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吆喝!还挺热闹!怎么是天上掉馅饼了吗?” 周正和冯程循声看去,当看到对方面容后,二人赶忙上前迎接。 “见过丞相大人。” “见过李相!” 二人作揖施礼。 李文纲也对着冯程作揖还礼道:“冯程贤弟别来无恙乎?” 冯程站直了身子,轻松一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倒是无官一身轻啊!” 李文纲连连摆手道:“唉,冯程贤弟此言差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你虽被免官贬谪,但终究也是我大乾的臣子,怎可无官一身轻呢!” “再说了,有些事陛下虽一时难以理解,但今后终究还是会明白的,我敢说,不出半年,你定会官复原职!” “如若不然,我这丞相也不当了,随你一同去益州当知县!” 这话说的冯程都有些惶恐了,他连连摆手道:“李相何出此言,您乃国之柱石,怎可随意请辞,今后我忧国忧君便是了!” 李文纲闻言大笑:“嗨,这才是我的冯程贤弟嘛。” 冯程也大笑起来。 然而,就在二人老友相见,畅谈言欢之际,张桓伸长了脖子凑了上来。 “站住,干什么的?”李文纲的随身护卫见其鬼鬼祟祟,便上前将其拦住。 张桓眨巴眨巴眼睛道:“不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想看看大乾的相国大人长什么样!” 见到冯程,李文纲似乎也十分开心,他看了一眼张桓的穿着,便说道:“你便是那个燕人百户吧!” 张桓挠挠头道:“您知道我?” 李文纲点了点头:“嗯!你的百户任命状,还是我批示的呢!” “如今大燕已然亡国,汝等即来我大乾,便是我大乾子民,我大乾当平等相待,可你们也要真心为我大乾效力。” “今后若有军功,我大乾朝廷,定不吝封赏,明白吗?” 天下乌鸦一般黑,大乾的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大燕也差不多。 张桓等一众百姓平日里也吃不饱穿不暖,如今来到大乾成了兵丁,别的不说,起码饭是能吃饱了,所以他们对大燕也没有太大的归属感了。 当听到李文纲对他说平等相待,不吝封赏的时候,他也十分感动。 “相国大人您就瞧好吧,我张桓一定好好干,在这建功立业!” 李文纲笑着点了点头。 然而,张桓却并未离去,依旧直勾勾的看着他。 李文纲见状皱眉道:“怎么?还有事?” 张桓挠了挠头有些纠结。 这时,冯程似是想起了什么,赶忙道:“李兄,多日未见,有些事我还想和你商谈一下,咱们借一步说话吧!” 李文纲看看张桓,又看看冯程,挑起眉头道:“怎么?贤弟是有些话,怕我听到吗?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啊!” 冯程张了张嘴似是想解释,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李文纲则挺直了腰板对张桓道:“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此话一出,似是给了张桓无限的勇气,他满脸期待的看向李文纲道:“相国大人,刚才听冯大人说,在咱们大乾,当的官越大,射箭便越厉害。” “冯大人是尚书,便能这么远射中靶心,您是相国,肯定更厉害喽,能不能给咱们兄弟们露一手看看?” 嗯?李文纲瞠目结舌,他看向冯程。 后者清了清嗓子道:“咳咳,刚才周屯长教习他们文字,他们不想学,所以我便漏了一手让他们知道,咱大乾的君子六艺,所以……” 李文纲这才明白冯程刚才为什么要叫自己走,此时他有些后悔了。 他未做官之前,倒也学习过骑射功夫,只是并不精通,后来做了官之后,整天处理事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练习射箭啊! 所以,真要是射箭,别说露一手,不出丑,他就算不错了! 但他身为相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认怂,又有些抹不开面。 眼见李文纲有些下不来台,冯程便帮着打圆场道:“相国大人舟车劳顿精神不佳,我看不如缓上两日再给大家演示箭术吧!” 周正也十分识趣的上前道:“不错,相国大人,我还有些事情要请教您一下,还是先去营中一叙吧!” 若是平时,李文纲倒也就坡下驴的答应了,但看着下方那些目光期盼的兵卒们,以及手边的弓箭。 他沉寂多年的热血,在此时也不受控制的沸腾了起来。 切,不就是射箭吗,真以为老夫我射不中吗? 很多影视文学中,文官的样子大多都是娘们唧唧的,要么就是之乎者也之类的道学先生。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文官绝不是如此。 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便是一个叫陈汤的文官说的,这位爷以四万汉胡联军一战摧毁北匈奴主力,击斩郅支单于,传首九边,彻底打服了匈奴人,之后汉元帝派昭君出塞,稳定了汉匈关系数十年之久。 除了他,还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修编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还砍杀匈奴使节,震慑西域数十年的班固,带着七千人连下三十二城的陈庆之…… 就算不说这些投笔从戎的,剩下的文官们也各个不是善茬。 唐朝时便有两个宰相当着皇帝的面掐架,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更是当着代理皇帝朱祁钰的面,直接打死了三个锦衣卫,血溅朝堂,可谓血腥暴力至极。 大明隆庆年间,首辅高拱在抢班夺权时,排除异己,打击政敌,赶走了很多和他政见不合的官员,其中有一个叫殷士詹的气不过,在内阁就要打高拱,当时还是张居正拉的架。 最猛的还要数清朝的时候,当时康熙皇帝因为复立太子的事情和大臣们闹了不愉快,虽说最后干成了,但干的相当憋屈。 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在朝堂之上便开始训斥和他对着干的马奇和佟国维。 佟国维是个老油条,没怎么吱声,马奇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满人出身,当场就和康熙骂起来了。 关键这事马奇占理,康熙气不过,下来就和马奇打起来了。 当时还有朝鲜人在场,并明明白白的记载了下来(当众殴曳),打完架之后,马奇还拂袖而去,一副爱咋咋地的样子,差点没把康熙气死。 至于那些在外敌入侵时,文官中也有很多无脑主战派,喊打喊杀的也绝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在统帅军队的时候,还喜好杀降,真不知道这些人读书都读到哪去了。 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 文官也是人,也是男人,也有血性。 遇到事情,如果骂得过便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骂不过了,索性打你一顿。 说起来和平民百姓也差不多。 此时的李文纲便有些血性爆发,他单手一伸,说道:“不就是射箭嘛,拿弓箭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