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如今辽军刚刚吞并了北燕,正是立足不稳之时,而我大乾这些年来一直在养精蓄锐,此时正当全力以赴,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完成我大乾历代先祖的夙愿!” “所以,臣恳请陛下,尽起长江以北的大军,汇聚镇北关,再遣一名上将率领挥师北伐!” 说罢,一身红袍的李文纲深深的对龙椅上的宣和帝鞠了一躬。 此时的宣和帝,正在几名美丽宫娥的侍奉下,吃着蜜饯干果。 听到李文纲的话后,宣和帝懒洋洋的说道:“哎呀,不是已经和北辽议和了嘛,既然他们没有南下的意思,咱们又何必费力不讨好的北伐呢?” “若是打赢了还好,可若是打输了呢?我大乾的江山岂不危矣?” 这话李文纲已经不知道听说了多少遍了。 大臣们以此为借口,士族们以此为借口,现在皇上也以此为借口。 可偏偏李文纲也不敢说一定能打赢,毕竟是打仗,不可预见的事情多了去了。 但就此放弃,也是不可能的,于是,李文纲继续请求道:“陛下,此战辽国虽然战败退却,但他们也只是暂时的。” “等这些人彻底掌控了燕地的百姓,他们必定会挥师南下。” “镇北关防御燕国尚且勉强,若是防御北辽,怕是难以为继,一旦镇北关有失,京城同样危在旦夕!” “所以,还请陛下未雨绸缪,主动挥师北伐,若能夺回燕云十六州,那京城定可高枕无忧!” 眼见李文纲坚持,宣和帝只觉一个头两个大。 这位大乾的皇帝并没有兄弟,也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皇位竞争,平日里最擅长的就是躺平。 一般不管事,也不瞎折腾,平日没事就喜欢找几个漂亮姑娘陪着,对于忠言倒也听得进去,对于一些奸佞也分辨的出来。 也能放心的将权利,交给那些能臣干吏们。 此人若生在太平盛世,倒也能当个逍遥皇帝,整日美酒佳人相伴,吃喝拉撒睡,事情全让下面的人干。 但现在的大乾处境并不太平,因为缺少了燕云十六州这片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所以大乾的北方区域,一直处于游牧民族的侵略范围之内。 之前的燕国虽然强大,但也只是掌握一小片地域,国土面积并不大,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只能算是一般。 所以,他们就算几次南下,却也未能将大乾怎么样。 后来冯程上台之后,几番折腾便将燕国给整垮了。 可辽国就完全不一样了,此时的辽国,掌控大半个北方地域,幅员辽阔,拥有极大的战略纵深,且骑兵十分强悍。 若任由他们慢慢发展,大乾被侵略也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但这些人就是喜欢安于现状,总觉得辽军南下的铁蹄,也不会落到他们头上。 对此,李文纲也无可奈何,所以,今日他只得秘密找宣和帝请战。 而宣和帝虽然对李文纲为首的文官们十分信赖,但信赖归信赖,打仗归打仗,躺平已久的宣和帝,根本没有北伐的野心。 对他而言,只要不闹事,哪怕每年给辽国些粮食银钱也无所谓。 之前朝廷派遣的礼部侍郎黄会之便是带着大量的礼物清单去谈判的,只是李文纲和耶律宏图打了一场遭遇战,提前议和了,所以那些礼物才没送去。 宣和帝看着眼前的李文纲,一时间也没了兴致,他挥了挥手,示意那些美女佳人们退下。 随后,他端坐在龙椅上,语重心长的说到:“李相,非是我驳你面子,实在是用兵之事也非你我二人便能做主的。” “别的不说,兵部、户部、工部等几位尚书要叫来商议吧。” “兵员够不够,粮草够不够,军械够不够,这些都是问题。” “还有,咱们刚刚和辽国议和,人家也兵退三百里了,如此一来,咱们再挥师北伐,是否有主动寻衅之嫌?”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师出无名,此战又有几分胜算?” “要不这样,你先回去,等明日召开朝会,咱们在朝会上进行议论,如何?” 废话,要是朝会上能通过,我还来找你干嘛? 如果对方不是皇帝,李文纲已经在骂娘了。 朝廷虽然也有些主战派,但大多人微言轻,真正身居高位之人,大多都是被士族扶持起来的代言人。 之前还有个兵部尚书冯程能帮忙说话,现在冯程也被贬谪了,李文纲便更加孤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