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点到即止-《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2/3)页

    “永昌伯这是怎么了,和官家太后又有什么关系,这首词曲不过是长槐近日所做,汴京多事,有多少家开国勋贵和重臣受到牵连,比如那宁荣二府,几十年的公爵府,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晚辈也是听多了这些事情,有感而发,才做了这个词曲,今日送给老前辈,没其他的意思。”

    盛长槐这么说,孰不知永昌伯心里愈发的忐忑起来。

    前段时间,当初在盛长槐书店开业之时,宁荣两府各自替邕王兖王出头,借着比拼诗词的由头拉拢汴京学子,当初虽然被压了下来,但却在官家登基后得到了清算,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下场都不怎么好。

    其实这两家,在之前官家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没落,被官家借机敲打,甚至邕王和兖王都纷纷抛弃了这两家,被言官御史风闻上奏,一度被抄家,幸而官家念在两家先祖功绩,最后没把事情做绝,仅仅是降爵处理。

    再加上盛长槐当初延迟交付他们润笔费,两家虽然不能再兴门庭,但有这些银子,好歹能慢慢的蛰伏,如果能出个杰出的后辈,谁又能说这两家不能再次兴起,即便是降爵,两家也还是侯爵。

    可惜的是,当初两家先祖埋下的祸根,子孙来承受了,现在的官家,他祖父当年因是太祖之后,先帝久无子嗣,有意将皇位归于太祖一脉,先带邕王和兖王自然不肯答应,对当时被封舒王的官家祖父各种构陷,宁荣两府当初乃是汴京青楼戏院的最大的两个东家,当初汴京大半的青楼戏院,都是这两家的产业,自然被两家王府授意引导民意,一边在戏院不停的宣扬太祖功绩,一边却又在青楼散播不利于舒王的谣言。

    当初真宗皇帝虽然有这个意思,有意将官家的父亲抱到宫里将养,但这仅仅刚起了这个心思,民间就有了还政太宗一脉的风声,甚至还有舒王志在必得的谣言,真宗皇帝当然心声不悦,将舒王召进宫中训斥,舒王胆小,吓的自请废除王爵,带着儿子去了离京避祸,这才导致舒王一脉这些年的不如意。

    官家既然登基,虽然不好翻旧账,显得自己太过于心胸狭隘,但要找着两家的错处,还是能找到的,宁国府之前是兖王走狗,清算起来太简单了,抄家灭族,女眷收入教坊司,官家一点也没心软。

    但是荣国府,就不好办了,他们是邕王一脉,但是官家还是找到了机会,荣国府这几年蛰伏,从不出头露面,甚至官家的葬礼,都只派了世子和被降为侯爵的当代掌权人出面。

    可惜,还是被官家抓住了把柄,荣国府老太君八十大寿,因是国丧,没敢大操大办,就是家里儿孙一起吃了个饭,儿孙孝顺老祖宗,请了樊楼的厨子整治了一桌酒菜,这样小小的一件事,被官家授意的几个言官抓住不放,说什么国丧期间宴饮,乃是大不敬。

    虽然不像宁国府那样被抄家灭族,但爵位还是丢了,出面请厨子的那个韦家嫡孙,不得不自请到大相国寺出家,为先帝诵经拜佛,族中之人各自奔了前程,诺大个韦家,最终落了个妻离子散,家财散尽才保住了嫡系一脉的性命。

    在盛长槐这首词曲里面,除了那个欠泪的,永昌伯爵不知道是哪家,其余的都能找到对应的人家,荣国府那么一点点过错,就被官家抓住不放,那自家六子那个还没正式名分的妾室,在国丧期间怀孕,岂不是。。。

    想到这里,永昌伯爵看了一眼自家的大娘子,果然,吴大娘子脸色一点血色都没有,自然也是想到这块去了。

    “盛侯,我有个儿子,比您年长几岁,却是个榆木脑袋,文不成武不就,但唯有一样好,就是人品方正,性格良善,您要是不介意,与他多亲近亲近,也算是他的福气。”

    说完,永昌伯爵给自家这个被吓的三魂七魄去了一半的大娘子使了个眼色。

    “娘子,把善哥儿两口子叫出来,与盛侯见上一见。”

    永昌伯爵这也是病急乱投医,盛长槐这首词曲一出,他已然乱了方寸,对自己那六子做出的糊涂事越来越恼怒,本来按照他的意思,自家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自家那个庶长子,和盛长槐一样,也是文武双全,可惜的是,不光是文采武艺都差了盛长槐一些,运气更是差了盛长槐不知道有多少,这段时间正在护送韩国公在辽东巡视。

    家里的其他几个儿子拿不出手,但这二儿子却有一个好处,不光是伯爵府的正统继承人,还有一个好岳家,也算的上汴京有名有姓的人家,家里无论文武,皆有在朝中担任重职的,叫儿子儿媳出来,希望盛长槐看在自家姻亲的面子上,替自家美言几句。

    盛长槐看了一眼永昌伯,心中不由的对他刮目相看,在这个时候能想到把二儿媳叫出来,如果自己能给梁家这个面子,其实也就是间接交好了梁善的岳家,自己心学在汴京需要盟友,这梁善大娘子的娘家,未尝不是一个助力,看来,这永昌伯也不是表面上那种混日子的,恐怕大多是假象,难怪梁家能一直保持富贵,幸好自己没有以势压人,说个不好听的,梁家还是有些底气的。

    但永昌伯却还是想错了,盛长槐今日并没有和梁家翻脸的打算,毕竟是要结亲的,没这个必要,更何况,这吴大娘子听说和自己未来的丈母娘还是手帕交,不看憎面看佛面。而且,梁晗虽然持身不正,但吴大娘子当初在马球场还是帮了自己一把,自己也不能做的太过分,这也是盛长槐一进门就不拒绝永昌伯示好的原因。

    永昌伯爵府吴大娘子的大儿子,人如其名,心底良善,虽然有些不善言谈,但盛长槐观其行,听其言,此人也是一个可交之人,看来,老太太说的不错,梁家世子被文昌伯管教太严格,吴大娘子期望太高,导致性格有些内向,毕竟天分到这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