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兵峰将至-《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2/3)页

    “砰,轰隆。

    。

    ”

    小六子到底年轻一些,马术还没有那么精通,听着远处的轰隆声越来越近,愈发的惊骇,他知道,这个是安抚使带来的新式武器,名叫手榴弹的一种东西,虽然杀伤力巨大,但也代表着敌军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只能拼命的拍打的骏马,亡命似的往最近的城池狂奔而去。

    而他不知道的是,哪怕他以正常的速度往回跑,也不会被敌军追上。

    “少主,别追了,烽火已经烧起来了,宋人已经做好了准备,还是等后面的大部队一起攻入宋地吧,宋人这武器阴损,咱们已经损失了十几名勇士了。”

    一个彪悍的羌族勇士拉住了已经上头的少主,他们的任务是悄悄拔除西军设立在前线的哨所,本来想趁着刚下暴雨,宋兵防备虚弱的时候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一个城池,青塘诸部受够了打那种不擅长的攻城战。

    如果一旦能拿下城池,占据一个据点,秦风路的主官有守土之责,为了不被上官责罚,也会逼着西军收复失地,到那时候,吐蕃骑兵就有了用武之地。

    和大宋打了这么些年仗,吐蕃头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大宋打防守战,野战才能发挥骑兵最大的优势,他们这次来,就是为了给秦风路新来的安抚使一个教训。最好能叫大宋朝堂追究这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将他撤职还是调走,都已经达成了他们的目标,至于能抢多少物资,那都是次要的。

    吐蕃诸部也是有能人的,更不用说还有西夏那边帮着参谋,知道大宋那帮文官的尿性,调走这个强硬的安抚使,他们在想办法收买大宋文官,只要青白盐可以继续进入大宋市场,底层牧民有活路,高层贵族多了收入,还能得到西夏的鼎力支持,一举三得。

    “野利难,你以为你是谁,我告诉你,我是部落的少主,先锋队必须得听我的,今天不抓住那几个贼子,我野利粘誓不收兵。”

    那个叫野利难的大汉脸色难看,被一个毛头小子这样指着鼻子骂谁都受不了,但想起出发的时候头人对自己的叮嘱,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少主,为了这几个人,在搭上十几个勇士划算吗,这可都是您自己的亲信,您可想好了,现在及时回去还来的及,你也看到了,宋兵早有准备,谁知道他们还有多少那种会爆炸的东西,您不是不知道,宋人可是奢侈到拿那玩意炸山了,如果前锋这两百人损失过大,您日后拿什么和您二叔竞争头人。”

    听到大汉这么说,那个叫野利粘的年轻人才冷静下来,他虽然立功心切,但也明白,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撞运气,既然失败了,那就及时止损,这才符合父亲对他的期望。

    这个野利粘是野梨部落头人的独子,野梨部本来是个没名气的小部落,后来机缘巧合,在部落驻地突然长了几颗野生的梨树,草原上本来就树木稀少,突然间长出几颗果树,无论是羌人还是吐蕃人,都引以为神迹。

    而且极为巧合的是,这个部落的头人本来就姓野利,翻译成宋人的语言与野梨相似,更是叫这个部落的头人带上了一层被神卷顾的色彩,吸引了许多自由牧民的加入,再加上野利氏为党项羌,和西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得到了西夏的暗中支持,二十几年时间,便成为了这片草原上最大的部族。

    那个大汉看到野利粘恢复了理智,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看不上这个爱冲动的野利粘,但比他的二叔野利武,此人更好控制一些,眼看着部落头人野利雄没几年活头了,将来野梨部的掌舵人,对西夏至关重要。

    不错,这个大汉虽然也姓野利,但并非是野梨部的人,而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皇后出身的部落,野利氏是西夏大部族,这个吐蕃的野梨部,本来就是因为和皇族有矛盾才迁入青塘的。

    虽然这些年基于某种原因,西夏不遗余力的扶持野梨部,但并非是看在同为党项羌的份上,西夏和大宋一样,青塘这个地方也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吐蕃诸部虽然分裂,互不统属,但若是有外族入侵,真正的大部族也不会视而不见,再加上大宋也不会看着青塘落入西夏人的手中,一旦西夏和青塘开战,大宋也会随之攻打西夏本土,令其收尾不能相顾。

    这也是吐蕃诸部的悲哀,无论是单独对上大宋和西夏哪一个,都有可能被覆灭,最起码是青塘这一片,也只能在大宋和西夏之间火中取栗,首尾两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