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白戏与望乡-《幻之盛唐》
第(2/3)页
“陛下。。。”
新任的侍御近臣,秘书少监兼翰林学士王缙似乎想说什么。
“卿是不是想说,剧中的这些刺查**的都是上不得台面权术手段和偏门小道,为人君千秋者,当从治国善民大道。。。”
皇帝小白笑笑说。
“朕心里有数。。。”
“今天在中宫都看了什么剧目。。。”
回到府邸的独孤明,换下衣服,现自己背后都湿透了,却看见妻子楚国公主脸色有些不好,不由问道
“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宫争夺宠的故事”
“陛下叫我们看这些,有意暗示什么。。。”
“怕是给中宫的那些人看的,顺带敲打那些过于热心的外戚和臣子,我们更避嫌,不和本家那几位走的太近了。。。”
。。。。。。。。。。。。。。。
静边城下,
刀枪如狱,箭泼似雨,城下交错推进的军阵,城头上血肉翻滚的战线,淹没在火焰和烟雾之中,人肉的焦臭和浓的腻的血腥味,哪怕再强猛的朔风,也无法驱散。
“久战不乱,溃而不散。。。”
临时主持的守将路嗣恭,蔓延血丝和疲惫,沙哑着声音,对着身边人道。
作为城中幸存者和守军们的主心骨,这位灵武守捉使是半个多月前作为押粮队进入这里的,见到的只有数千名互不统帅,无头苍蝇般的溃兵,当场射杀了一批试图抢劫焚烧囤积的军资,然后各奔出路的溃兵,以铁腕将剩下的人强行收拢起来,坚守到现在也已经不足千人了。
静边城,虽然名为城,但其实只是为了方便驻扎,而筑的比较高的一座土围子,除了已经被焚毁的官衙,仓房,马厩,营垒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空地上临时搭建的简单棚窝或是帐篷,城中胡汉混杂的居民,在两次易手时,基本被烧杀一空,只剩下这些从山中三三两两逃回来的败军。
不过由于是作为拓揭军的前进基地,所以军械还算充足,再加上他运来的粮食,在这些缺乏攻城器械的叛番面前,支撑一段时间还是问题不大的。
“阿纳襄,你说奴刺人是什么来历,居然溺战这么久。。。”
“我也没听说过这个奴刺,不象是什么有名的部落。。。。”
同样满身鲜血和尘土,正在赤着半个膀子接受伤口清理的马军头目阿纳襄瓮声道,
他口中的奴刺部,本来是河西杂胡中的一个中小势力,只是因为大量河西胡部都出兵关内后,才迅崛起的,平时并没有什么彰显之处,因此连阿纳襄这个本地人士,也不了解多少。居然一下子就成了变乱中的大患。
“不让我再冲出杀一阵。。。”
他咬牙往身上套上一件新的明光铠,磨得刚愈合的新伤口又冒出血水来。
他本来是河西杂胡组成义从军的部落头目之一,也是长安之变后,打散重编的义从军,屈指可数被留用下来的将领,因为他和部曲正在平康南里,狂欢滥引与人大打出手,结果错过了那次倒霉集体行动了。不过随后派去支援拓揭军,晚到一步,结果就和路嗣恭的押粮队一起被困在这城里。
“等入夜再说吧。。。”
路嗣恭摇了摇头。
“就剩你这点马军了。。。我还有其他的用处,”
说话间,打着各种杂色旗帜服饰的军队,穿铁甲的并不多,更多是简单的皮袍子,和杂七杂八的兵器。象潮水一样一泼泼的被打退,又很快一重重的席卷上来。其中一些衔刀提索的部落勇士,根本不需任何器械,迅白手攀上墙头,被砍到打落的同时,也把藏在墙头掩体后的守军,惨叫的拖出来,变成飞坠的尸体。
“这些哪里是叛番。。。”
城中硕果仅存的军头之一,正在打磨大盾上累累刮痕的骊人营旅帅骊泰,突然抬起头道。
“朝廷的边军也不过如此啊。。。”
按照大多数番胡的作战习惯,凶猛有余而后劲不足,善野战不善攻坚,一般不会在坚城下耗费太多的精力,如果遇到难以攻克的对象,多半会另转他处,或者分散搜掠就食。但是显然这些叛番的表现大大颠覆了这个常识。
他这个感叹,或许是无意的,但似乎有些接近真相。
“只打下这个围子,钱粮,财货、军械想多少就有杜少,还有数目不少的犀利火器。。”
围攻的军队中,也有人这样鼓气打劲道。
“有了这东西,就算朝廷的正军来了,我们也能和他们周旋到底。。。”
。。。。。。。。。。。。。。。。。。。。。。。。。
“第几波了。。。”
又一群山脚中冲出的胡马儿,怪叫呼号着,还没接近蜿蜒的队伍,就被活动的车弩,被射程一排排肉串,这些持刀背甲的军人,也从最初的如临大敌,到见怪不怪。
甚至可以在军士们的带领下,按照草条进行本能反应的轮流作息,比如坐在板车上喝着补充体力的肉菜糊糊,看着那些飞蛾扑火一样来送死的小股胡马,谈笑风生。
二路讨击军的主将卫伯玉,收起小巧咫尺镜,望着那些打扫战场的民夫,轻轻吐了口气。
虽然主战略是步步为营的推进,但不妨碍他派出几只奇兵队,迂回反抄那些叛番的老巢,进行武装侦察和战术策应、待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