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这次来了就不要急着回去,刚好你师叔公想让你在书院待些时日,你多陪陪他,你岳父这里有我。” “我正有此意,师伯,我既然来了您肯定赶不走我了,你瞅我书箱就带上了,我今晚就住下不走了,你别嫌我烦就行。 没法子,很多时候我就觉得在书信里说不明白,我正想找您和师叔公来着,就是师叔公他老人家这身子,真没事儿? 会不会耽误他老人家静养,我来之前我媳妇儿可说了您一准报喜不报忧,不会和我说实话,您可不能瞒我。” “瞒你干啥,不是早和你说了是没啥事,你程夫子才安心回去?我正好找你有事儿,留这孩子在书院,咱明儿进城。” 听说找他有事,周四顺也没问何事,他便果断点头,接着提起高三爷下了帖子,他回家之前还需去拜访高三爷。 马车一路朝西北方向而去,看似从不东南面到西北面不近,却在说话谈事之间,不知不觉便到了山脚下。 同样是依山而建,和榆园只位于清河村山脚下不同的是,径山书院则建在山间,还要从山脚下上石阶进书院。 当然,径山书院不穷的,从径山书院只是区区一个私塾开始,就不是买不起地皮,只能将书院建在山上。 和很多古刹寺庙一样,山脚下一带的商铺、附近的别院,以及田地等等,就统统在径山书院名下。 下马车。 绕过一旁立着“径山书院”四个大字的石碑,沿着一条又宽又长的阶梯,直到阶梯的尽头才是书院的大门。 迈进书院大门就到了? 非也。 还要爬山。 整个书院就一个前低后高的格局,还层层迭进,被青山环绕,在树木遮掩中,到山长所居小院能走得腿都酸了。 偏偏,规矩还忒多。 从山脚下到大门还能花钱坐轿让轿夫抬上去,等到大门再进去,禁止通行了,除非年过六十的老人。 但这一条在历任山长年纪一大把了还不坐轿之后也好似被遗忘了,故而在高些的山长小院,访客极少。 旧地重游的顾文轩就来过五趟,五趟都有到山长小院,就是没有一趟能见到他程师叔公哪位老友故交。 想也知道不要谁家小老头一把年纪了还腿脚利索到不怕爬山,一般能从书院大门走到到教舍就很不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