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宣威军一分为二-《大宋燕王》


    第(3/3)页

    杨丛义一声令下,苏仲营当先渡河,在本地向导带领下由小路向华石镇方向前进,一刻钟后潘诚营渡河跟上,再一刻钟后姚昶营渡河成功,跟上前队,最后杨丛义跟着罗聪营渡河。

    一过河,杨丛义便在张柳护卫下,迅速前进,赶上走在队伍最前边的苏仲营。

    根据钦州地图,虽然他已经大致确定了埋伏地点,但古代地图画的十分抽象,山有多高无法估计,河有多宽多深,也不会标注清楚,他得实际探查之后,才能选择最合适的埋伏点。

    同时,队伍一过护城河,就向华石镇、那梭镇方向派出探子,探查敌情。

    在向导带领下,二千人全副武装,用大半天时间就由小路到达华石镇南边的一片丛林,此地距离华石镇中心不到三里远。

    全军暂且隐蔽行踪,在林中休整。

    他们到达华石镇不久,探子便回来报告,整个华石镇周边不见敌人踪影,也不见当地百姓,是一个空镇。

    探子汇报完毕,稍作休整,继续往西边那梭镇,甚至更西边的武文方向,去探查南路敌军军情。

    敌军要东去安远县城,必过华石镇,这里也只有一条稍大的路,横贯东西,敌人携胜势而来,没有不走好路的地理,况且他们还想一路烧杀劫掠,方圆三十里,两条河流交汇之地华石镇,就是中心地带,人口较为稠密,敌军不会不来。

    趁着敌人还没到,杨丛义则带着四将秘密赶往三里外的华石镇,实地探查伏击地点。

    华石镇被一条自南向北注入护城河的河流隔在西岸,他们便先在东岸沿河往北察看了四五里远,找到两个较为合适的伏击点,但因为整体地势较低,又多为农田,不是最理想的埋伏地点。

    于是他们又渡河往西,直接进入华石镇中心。

    镇中房屋不少,几乎全部敞开着大门,显然都走的很坚决,短时间也不可能再回来。随便进了几个院子,里边也都是空空荡荡,有用的,值钱的东西全都没有了,只剩一些带不走的东西。

    宣威军所练的是枪阵,配刀都很少用,长枪在巷战中难以施展,一旦与敌军相遇,伤亡会很大,所以看似很适合埋伏的空镇子,直接就被排除在外。

    随后五人又在镇子西边探查许久,发现华石镇周边地势很平坦,几乎没山,只有少数几个小土包,不超过一丈高。

    数个时辰后,五人回到东南边丛林里,商讨该在何处埋伏,如何布阵。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激烈讨论之后,杨丛义采纳众人意见,利用河流布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