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挖坑不填的家伙-《变身席卷文娱》
第(3/3)页
虽然很多人都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真正的结果还是令所有人难以接受,而在分析了各项数据以后,媒体们惊讶的发现,奥斯卡的整体审美和大众的偏离越来越大——
翻看历史,凡是商业巨作获得多项提名的,收视人数甚至能够突破五千万。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近年来,除了去年《百万》扳回一局外,奥斯卡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评委取向和大众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了,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今年最佳男配角的收视率上涨,还是因为时隔一年的江火终于在公开场合露面了,尤其是被乔治-克鲁尼暗损之后,网络上更是出现了与之对应的帖子,原本毫无关注度的《辛瑞那》也成为了话题的由头,帖子的开端。
如此结论,让ABC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们还深挖了数据。
他们发现,当江火登台颁奖时,与之相关的漫改电影和《碟3》成为了网络上突然暴起的热搜关键词,在这段时间内,收视人数从两千八百万上升至三千一百万,而当她从镜头中消失后,颁奖直播的收视率,便开始回落,但网络上的讨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在Ang Lee得奖之后,公开感谢她时,收视人数,竟然又开始了上涨。
再加上有一大部分的观众可能是开着电视机,干着别的事情,如此一来,这数百万的收视人数变动,就变得非常恐怖了;虽然这并不能证明,江火在北美有着几百万的粉丝,但却能证明,若是没有她颁奖,这几百万的观众或许会去观看午夜场的收费节目,也不会守着ABC电视台,关心影帝影后的归属,看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到底花落谁家。
这还能印证,其他提名的演员和电影压根就没有多少公众认知度:
以往是这部作品叫好,然后获得奥斯卡,而现在则是获得奥斯卡后,人们才知道有这样一部作品,这也是奥斯卡逐渐走向小众的最好证据——
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风格,它的影响力只会不断地衰弱。
若是连大众都没有听过那些电影,甚至不知道奥斯卡的提名获得者到底有谁,那他们为什么要看颁奖典礼?
看着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奖项颁给那些陌生人吗?
别开玩笑了,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去看付费的成人频道呢。
“这样也意味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影工业化的今天,大众的口味和专业影评人的喜好已经出现了难以避免的异化。”ABC电台的奥斯卡专栏主播毫不客气的说道:“电脑特效的飞速发展是双方在审美上出现严重分歧的真因,能够获得大众喜爱的电影,无法获得影评人的青睐,而获得奖项的电影,往往没有很好的票房。”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娱乐方式多样化,整个电影行业都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在网络上没法看电影,那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呢?如果不进行改变,人们对大银幕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当大伙发现,电影已经不是消费最低的娱乐项目时,在想要让他们走进影院,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或许在将来,艾美奖会被奥斯卡更加的受欢迎。”
“毕竟,自从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以后,能够让评委看上的商业片,只有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在之后,纯粹的冲奥片能够拿到两亿以上票房的,只有去年那一部‘失败’的《百万》,紧接着,便是迪士尼的《芝加哥》,和今年再次失意的《断背山》。”
“说得难听一点,在江火颁发最佳男配角时,有谁看过五千万投资,五千万票房的《辛瑞那》?有谁看过六百五十万投资,九百一十万票房的《撞车》?有谁看过三千两百万投资,三千一百万票房的《暴力史》?有谁看过八千万投资,六千一百万票房的《铁拳男人》?”
是的。
直到一年以后,他们才突然发现,那个从来就不肯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家伙,已经刷新了千禧年以后的冲奥票房记录,一个吻合评委口味,讲究Politically correct,并且剧情极度苦闷的电影卖出了两亿美金——这在之前,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虽然整部电影里面星光熠熠,但没想相信,克林特老爷子之后的冲奥作品还能卖出天价!
“我经历了好莱坞最黑暗的大制片厂时代,那个时候,是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撑起了奥斯卡,看看以往的提名名单,哪一个不是当年票房榜单上的作品?史蒂文凭借《第三类接触》这样的科幻片获得了提名,凭借《夺宝奇兵》这样的商业片获得了提名,而现在呢?它们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标新立异。”
在瞧见ABC的专题报道后,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的罗杰-埃伯特感觉自己找回了年轻时候的感觉,他当年就是靠批判,拿到普利策奖的,“《断背山》是一个好故事,但它并没有真正的吸引评委,评委欣赏的是Ang Lee的才华和实力,而不是作品本身。”
是的,随着ABC列出来的数据后,各家媒体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把锅分一分,先承认保守党人士和宗教教派的力量,而后在批判一下奥斯卡评委的口味,最后把永恒的商业话题扯进来,表明外界的风声并不会影响评委对艺术的判断。
况且,奥斯卡早就过了作品给它拉关注的年代,现在的它们,只为心中的‘艺术’服务,更像是在给那些观众并不喜欢的作品镀金。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没法平息那些家伙的怒火,但是,颁奖礼收视率下降的话题,倒是引起了公众的讨论,以一个讨论点更广的话题盖掉一个小众话题,是媒体常用的伎俩。
毕竟,奥斯卡是约定俗成的成熟游戏,他们不想一个稳固多年的游戏落下神坛,而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远离种族歧视,远离人性纠葛。
但他们这么做,也‘平白无故’的给江火平添了无数流量,沉寂了将近一年的粉丝们终于发现,那个整天挖坑不埋的家伙,似乎要从宫里出来了。
“我就说嘛,《百万》是一个好作品,最起码它是去年的提名影片中,把我看哭的那一个。”
“《碟3》什么时候可以上映?她挖的漫改坑什么时候能填?有人知道她的经纪人邮箱吗?我只想拜托她别再开新坑了!能不能把老坑填完再说?”
“媒体终于说实话了,奥斯卡评委都是群老头子,压根就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难怪ABC以前不敢公布收视率,原来是一直在下降啊!虽然江火不是美国人,但她这回倒是给商业片争了一口气!电影拍出来了,不就是给我们看的吗?我们不喜欢,你们吹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啊?我们想要的是卡梅隆那样的作品,而不是你们自娱自乐的产物!”
“你们说的是她一手操办的《碟3》?呃——这部电影我准备等等,先看看你们的反馈再说……Fuck!楼上那个家伙,你这嘴真臭啊!你刚说别开新坑,索尼那边就官宣新电影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