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来自好莱坞的反向输出-《变身席卷文娱》


    第(2/3)页

    “夸张?你难道没有听久多良木健说吗?整个游戏,充分发挥了机器的性能,你看见最后的实操动画了吗?那景色实在是太逼真了!如果这款游戏的成品效果真的有这么好,那我肯定会买!不说别的,就为了Max和Chloe,我一定要让Chloe推到Max!”

    “呃……我觉得这种游戏并不适合我,但是呢,我估计我有个朋友会喜欢这种游戏,你知道这游戏啥时候卖吗?和PS3一同出来吗?还有,江火后面说的《暴雨》,又是什么?电影还是游戏?亦或是两者皆有?”

    “我最近在研究华夏文化,你这种行为应该就是他们所说的无中生友吧?”

    “你说什么?屏坏了我看不见!”

    如此对话,随着从E3发布会上传出的最新消息,逐渐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电子游戏市场到底有多大?

    千亿规模。

    自一九八五年第一个视频游戏诞生以来,电子游戏这个行业,至今已发展了四十八年,从最早核试验室内的消遣游戏,到现在的PC、家用主机,这个行业经历过火箭一般的飞蹿上涨,也遭遇过逃亡一般的崩毁溃败,但即便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它依旧存活了下来。

    开发商再向大众兜售快乐的同时,也从大众的口袋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种等价交换让开发商赚的盆满钵满,也往购买商品的大众心里,植入了一个虚拟世界。

    为啥游戏喜欢出续作?

    因为有一个成熟的受众群体啊!

    当一个游戏的世界观让玩家着迷后,开发组便会想尽办法挖空这个游戏的后续价值,这种做法,可比重新创立一个世界,打造一款新游戏,更容易成功……

    当然,除了游戏续作以外,出售手办、玩具、改编电影,都是挖掘一个IP的重要手段。

    从九三年《超级马里奥兄弟》开始,游戏改编电影便开启了自己那极为坎坷的道路,口碑扑街、票房扑街成为了该类影片给人的一贯印象;但即便如此,游戏粉们却依旧抱有信心,他们希望自己心爱的游戏能够被搬上荧幕,他们觉得下一个暴死的绝对不会是自家的游戏!

    《最终幻想》、《毁灭战士》、《波斯王子》、《杀手代号47》、《古墓丽影》、《马克思-佩恩》、《生化危机》、《极品飞车》、《愤怒的小鸟》、《光晕》、《魔兽》、《寂静岭》、《幽灵行动阿尔法》、《大侦探皮卡丘》……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有暴死,有新生,但总体来看,无论是粉丝还是投资者,似乎对这种改编,依旧抱有极大的信心,他们愿意继续尝试,摸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不过,一直以来,在整个娱乐产业中,电影都是最后的终端。

    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改编成电影,鲜少会有电影,被做成游戏。

    这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