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不受?-《汉明》
第(2/3)页
吴争派人传令,让蒋全义“攻击即止”,那就是个笑话。
因为这命令传到宝应时,蒋全义已经率部攻下了宝应,正趁胜攻打大河卫。
明朝设置卫所,普通府大都是数府一卫。
只有军事重镇、要隘,才一府一卫。
譬如太仓设镇海卫,松江设金山卫,嘉兴设海宁卫诸如此类的。
可淮安府却有三卫,不说邳州那一卫,就说淮安府治所山阳,一城就设有两卫——淮安卫和大河卫。
这是因为淮安府不仅是漕运中枢、交通要津、治河中心,更是盐业集散地和关榷重地。
淮安府与他府不同之处更在于淮安府这两卫,都属朝廷中军都督府直辖,和一般卫指挥司不同,品级相对要高一阶,同时两卫除防卫、屯田外,还担负着漕运任务。
淮安府两卫,不但有各自独立的造船厂、军械局、教场及卫学等设施,还拥有六百石以上漕船近四百艘,这运力足以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一次性启运。
其实,这也是吴争担心北伐之时,进攻受阻,陷入僵持困境的原因。
大运河是柄双刃剑,伤人亦伤己。
也就是说,一旦清廷全力南下,那其后续援兵之数量是不可想象的。
……。
蒋全义所率泰州卫前锋一万之众,两夜一天,以犁庭扫穴之势从兴化奔袭数百里。
战果是巨大的,但泰州卫兵锋也已经钝了。
劲弩之末,难穿鲁缟。
强攻大河卫受阻。
大河卫在鼎盛时,有八个千户所,人员高达万人,正军五千多人,守城操练官兵二千余人,岁造式军械高达万件。
明末时,卫所制度崩塌,可因江南富裕,加上淮安府与西北不同,乃赋税重镇,所以,这种崩塌并未波及。
所以,清廷几乎是全员收纳了淮安卫和大河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