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赵史-《汉明》


    第(2/3)页

    可祖大弼此时确实没功夫,也没……心思了。

    因为,很显然,在泰州卫去而复返,长达大半个时辰之间,东门的火光居然没有熄灭,甚至象是烧得更旺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陈副将在撒谎!

    说明东门的叛军远不是陈副将所说的,只有不到千人。

    说明陈副将手中的数千守军,根本无法平乱。

    祖大弼心中响起一阵悲鸣,眼下面前是强敌来攻,显然是不死不休之势,可背后,竟祸起萧墙,这仗怎么打?

    祖大弼变得烦躁起来,原有的自信,迅速消散。

    他是真没想到,这又怎么可能预料得到呢?转眼之间,局势反转,胜利竟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

    祖大弼倒是真错怪了东门守将陈栋。

    营变叛乱的人数,还真不足千人。

    之所以迟迟不能“镇压”下去,主要两个原因。一是营变的士兵,大都是原先的同袍,不忍心手足相残,自然没有了你死我活的戾气。

    加上这些日子军粮短缺,人人心中都有怨气,谁不背后拖着一个家要养活啊,大人忍忍也就罢了,可孩子呢,这一声声叫饿,是个人都得有怨气。说不好听点,看着对面营变的今日弟兄,几乎每个人心里都会叫声“痛快”!

    如果不是陈栋亲自上前督阵,怕是一大批人,不但不平乱,还会附随了。

    再则就是,陈栋负责防守东门,手下三千六百人,他隶属淮安卫,与南门大河卫不同的是,淮安卫负责漕运,向来是比大河卫有钱些、富裕些,特别是象他这种有个一官半职的人。

    人要是有钱,自然就比较怕吃苦、怕受累……怕死,人之常情嘛。

    选择造反的人,往往占据主动,因为底牌亮出来了,横竖是个死,自然是坚决的。

    可象陈栋这样的,本就想着靠他的官威来震慑叛军,而是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地去和这些人拼命。在手下消极怠战之时,陈栋也只能骂骂咧咧地拨弄、推搡着,让手下人去平叛了。

    就这么双方僵持下来,谁也不主动进攻,谁也不主动后退。

    可已经燃起的大火却不等人啊,超过十万石的储粮,一旦引燃,那得烧上好几个时辰。

    所以,眼见着火越烧越旺,陈栋心里也急啊,而不是他说谎骗祖大弼。

    “叛军”不主动进攻,那也是有原因的。

    这领的赵老大,那可不是一般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