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飞云桥之战(一)-《汉明》
第(2/3)页
因为随着宋安的会合,和第一批补给到达徐州,此时的吴争有了火炮,虽然大部分是宋安所带的虎蹲炮,但六磅火炮也到了八门。
这些火炮如果分散进攻或许不够,可此时却正合适,因为既然我军只能从飞云桥突破,敌人也同样,必会聚集在一个地方抵抗,这就省事了。
吴争与鲁之域、宋安商议了具体事宜之后,下令午后申时三刻,对北岸发起总攻。
为何选在申时?
原因有三,一是麻痹敌人,经过一天的“枕戈待旦”,敌人望穿秋水不进北伐军进攻,心中必已经有了懈怠,眼看着马上天要黑,会以为今日北伐军不会攻了。
二则,六千大军,想从一座桥上冲过去,那密集度相当于自杀,所以必须是选择渡河点,而且至少要二、三个。
最后是需要时间去收拢渡船,而敌人要以河抗敌,自然会将河边渡船全部收拢,不留给北伐军,所以,拼凑、制造渡器具,最花时间,好在北伐军将士善水,有块木板就能渡河,横渡长江都不怕,还能惧这泡河不成?
……。
申时三刻。
北伐军突然出现在南岸,北岸清军确实有过一阵混乱,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了。
也是,昨天的战术,完美地击退了北伐军,这让清军非常自信今日历史还会重演。
他们已经不再躲藏,有八百弓弩手涌向桥头,步兵涌向桥头两侧,盾兵在前、枪兵殿后,而一支铁甲重骑出现在弓弩手的后面。
这战术很常见,但有实用。
遭遇密集弓弩时,必须以盾兵相抗,而真要是持看挡箭,那么正如了清军的心意,铁骑会象推土机一般地涤荡整座桥面,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吴争在望远镜里看见这支铁甲骑兵时,兴奋地重重拍了一下宋安的肩膀,痛得宋安啮牙裂嘴的,“果然没跑!”
吴争将望远镜递给宋安,随即下令,“按既定计划……攻!”
飞云桥南,密集的北伐军阵形突然左右分开,八门六磅火炮被迅速推了出来。
二、三里的距离,正是六磅炮的有效射程,瞬间炮声连续响起。
……。
“炮袭!”无数杂乱的声音在对岸喧嚣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