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张秉文的担心,宋学朱倒不觉得的意外,毕竟,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尤其是法律上的特权,让军户“自恃地方官不能办理,固而骄纵,地方官难于约束,是亦滋事常见。”。 如此种种,总是不乏于各地公文之中,而对此,他这个首辅能做的是什么?就是发函兵部,要求他们约束军户,还有就是增加缇骑巡逻。除此之外,他也是无能为力啊。 他甚至不能直接插手,因为“文不涉武”,哪怕就是现在其他的文官上书陈情。也不是去指责军户,而是讲述民户的委屈,去讲述地方官员的无奈。 他们一个个的,为什么这么小心? 不还是因为皇爷当初定下的那个规矩嘛,文官要是擅自涉武,那可是会掉脑袋的。 而且这件事儿,也没有那么简单呀。 “现在地方上虽然谈不上怨声载道,可是却也是颇有怨言,可……” 看着张秉文,宋学朱说道。 “可你我都知道,这一切都是陛下刻意而为之,钟阳,当年你不也反对过如此优待军户吗?你可记得陛下如何反驳的?” 首辅的反问,让张秉文沉默了下来,良久才说道。 “就是要他们高人一等!非如此,不能重振汉人武德!武德不振,何以立世!” …… “军户为何不能高人一等?” 与陈无敌下着棋,谈着报纸上的新闻,还有官员上书中提到的“民怨”,朱国强说道。 “不是朕要让他们高人一等,而是过去军人的地位太低,所以很多人无法适应罢了!过去军人地位低下,所以没有良家子愿意当兵,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兵素质差,现如今呢?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当得上兵,我大明将士有几个人不是百里挑一的好汉?” 下了一个棋子,朱国强继续说道。 “无敌,你说,如果没有当初给军户的那些优待,天下百姓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军户的那么多好处,他们又怎么可能愿意掏银子当兵?好处……” 朱国强冷笑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官的好处,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反倒是从军的好处,搁在有些人的眼里,就成了陋习,就成国朝弊政了,如此不公,天理又是何在?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天理何在? 公道又何在? 其实在那些人的眼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天理,也没有什么公道。如果这些特权都属于那些人。他们还会像现在这么叫嚣吗? 甚至不用去调查,朱国强都能够猜得出来,这背后肯定有人拿着报纸去做文章。 要不然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上书陈情。 他们一个个吃饱了撑的,居然在那里谈论起了军国之事。 他们难道就不怕掉脑袋? 他们还真怕掉脑袋,要不然一个个也不会去拐弯抹角的,借着为老百姓陈情的名义去上书。 那些折子里就只差说,不是我们想谈论军户,而是老百姓被军户给害惨了。我们也就是实话实说而已。 那些人一个个精明着呢! 在心里如此寻思着,朱国强冷笑道。 “书中可以有黄金屋,可以有颜如玉,那么军中也可以有!读书人是士,军人也是士,都是朕之殷骨,你放心朕是绝对不会厚此薄彼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