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无德应亡于朝鲜-《战国野心家》


    第(2/3)页

    而他所处的位置,也自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费国都城的“贤人”,而是想要成为整个费国的贤人。

    然而卫让的话,却也立刻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费国在别处有封地的贵族们也派来了士人来到都城,这士人就在一旁旁听,听到卫让的话,在柘阳子高声叫好之后,冷笑一声。

    起身整理衣衫,环佩叮当挪步于众人之前,反问于卫让道:“你们既说,集众人之义而制法。”

    “费六百里之地,都城不过百里。百里之人制定六百里之法,岂不荒谬?”

    “贵族大夫,难道不是费人吗?除却都城百里之外的五百里土地,难道不是费国的土地吗?”

    “无代表,不遵法!”

    “如果都城之外的人,并没有参与制法,你们这法又凭什么适用于百里之外?”

    “所以,还请让都城之外的贤人也才参与这一次制法,否则的话,你们的法只适用于都城之内,不适用于都城之外。”

    这是贵族拖延时间的一个底线,贵族们在公子峦上位之后,鉴于许多贵族大臣被困在都城不能逃脱,于是提出的一个底线:让其余封地也推选出贤人来参与这次制法。

    都城这边的人,纵然混乱不堪,可也不是傻子,也提出了自己的底线。

    都城这边的贤人认为:选出都城之外的贤人参与制法,可以,但是需要先在分地之后才推选,而且是基于墨家认为的“人皆天帝之臣人人平等”的理念,按照人口比例推选一定数量的贤人。

    都城之外的贵族们则咬定:分地这件事是法,要适用于费国全境而非都城,那么就必须要有费国全部的土地上的贤人讨论才能决定。你们说众义为法,那么其余土地上的人并没有参与制定这次的法令,所以你们分地的法令不合法,不能够适用于都城之外的土地。

    因而,贵族们咬定这一点,必须是先按照土地的大小来分配贤人的数量,然后选出贤人之后,再定法令,决定是否授田于民。

    正是,无代表,不遵法。

    这个分歧看似只是涉及到“辩论”,可实际上却涉及到费国这件事的成败。

    如果先分地、再选贤人,那么贵族们肯定落选,选上的贤人必然是组织分地的亲墨家的人,亦或是那些心怀利天下之心的士人。

    如果按照土地面积来分配名额,先选贤人再定法令,那么都城之外的名额,必然都是贵族把控,到头来凭借土地面积数量上的优势,贵族们必然能够否决授田于民的法令。

    贵族们不反对平等,他们反对的只是绝对平等,但却绝不反对自我之上人人平等。

    贵族们也不反对共政,宋国昭公之乱、郑国七穆之争,其实都是贵族们联合在一起,反对集权要求分配权力的争斗。

    他们反对的,只是基于人人皆天帝之臣之下的共政。

    同样是共和,贵族共和和国人共和,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士人被贵族们推出来做使者,与费国国都的众贤人扯皮,其实就是在争取时间。

    贵族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国都这边同意他们的意见按照土地分配名额推选贤人,实际上他们这一点也不怎么喜欢,但却可以堵住都城这边的嘴。

    另一方面也利用这个时间积累力量、勾结强国准备反扑。

    这士人提出这样的法令不合理之后,又昂首挺胸地对着柘阳子冷笑道:“你们推选的贤人,贤的标准难说,可若论德行,只怕一些人并无德行。没有德行的人,难道是可以执政的吗?”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你们推选的人中,有杀死国君的,这样的人的德行,连国君都能杀死,难道就不能够杀死你们吗?一个人没有德行,你们又怎么能够觉得他能够利于万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