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只是未雨绸缪-《重生不重来》


    第(3/3)页

    而在池塘里,就算再大的风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浪。唯一需要担心的台风带来的暴雨对水质的影响。这个事情也容易处理。比如备一些海水精,或者是及时排水。

    那么说来,在池塘养殖珍珠贝还真的可行。

    唐浩强回想着唐浩泽这养殖场要养的几个品种。

    鲍鱼和沙虫可以清理底质,珍珠贝和藻类可以维持水质。而泥曼可以帮助清理不需要的海藻。并且帮助清理网笼的附着物。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而且生态系统的每一环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唯一缺陷的,是池塘自身的生产力太小,这一点需要人为控制。不过这个环节的控制也需要小心。要不然任何一环被破坏了,池塘这样的小生态系统就很容易崩溃了。

    唐浩强想到唐浩泽试验的这个系统中可能不太妥当的一个地方:“浩泽,我听说你这池塘里一亩放了两百斤左右的沙虫。那会不会太密了,我听说一般只放一百斤左右。”

    “我知道。不过滩涂上的方面放养密度是根据沙虫摄食范围来判定的。沙虫的摄食范围,以沙虫眼为中心,一条商品规格的沙虫,大概需要在三平方分米的面积。按照这个计算,一平米大概是三十条左右的密度最适合。但是我这里是需要投放儿人工饵料的。沙虫需要的摄食面积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大。”

    沙虫怎么吃东西的,唐浩泽在海滩上亲眼见过。

    那次是他在实地考察文蛤养殖时无意中看到的。

    沙虫的身体伸缩性很强。身体绝大部分依然埋在泥沙里。头部从沙虫眼伸出,然后弯曲这在沙虫眼周围吸食泥沙。沙虫伸出的头部延伸得几乎透明,可以清晰看到水流和泥沙进入沙虫体内。沙虫摄食的速度很快,几乎不用一秒钟就能吸出一个小坑。出来觅食一次,可能只需要十几秒钟。

    唐浩泽那次甚至没能反应过来。他当是手里还拿着一个数码相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