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节 狂魔特色大作-《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3)页

    这时张鼐发言了,鼐的拼音为nai,大鼎的意思,为李自成从孩儿兵中提拨,收为义子,屡立战功,在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参与巴西、鱼腹山突围,李自成打剩五十骑,张鼐是其中之一,可见他的能耐与运气!

    后来在西安封义侯,军中称为“小张侯”,自成兵败死难,张鼐随李过、高一功等投奔新明。

    他一直在新明地界镇守,颜常武大规模攻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就把他给调来了。

    眼下他拿出了一本口袋书,给诸将念了一段故事。

    所谓的口袋书是近些年来中国读书风气大盛,能够印制小书本,不过巴掌大,放进衣服口袋里,是为口袋书。

    听他念道:孔明传令曰:“每军衣襟一幅,包土一包。无者立斩。”众军亦不知其意,只得依令预备。孔明又传令曰:“诸军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赏。”众军闻令,皆包净土,飞奔城下。孔明令积土为蹬道,先上城者为头功。于是蜀兵十余万,并降兵万余,将所包之土,一齐弃于城下。一霎时,积土成山,接连城上。一声暗号,蜀兵皆上城。

    哦哦,他念的可是诸葛亮七擒孟达中的一段。

    不过,中国人西征,已经用过了这一乔段。

    张鼐提议道:“我们中国人叫做基建狂魔,我们就发挥狂魔特色,我们人多,建议建立多座土山,一路平堆过去,与敌人硬碰硬!”

    祖可法则反驳道:“先建立土山,居高临下,攻击敌人,使用云梯,连攻五天,再用土山,堆到城下,直接上城!”

    大家都是老手,会意地点头。

    如果直接堆土山,很可能大家两败俱伤。

    祖可法的方法更稳妥,先前五天是个铺垫,是疲敌之计,挫敌锐气,持续给敌人放血、泄气。

    然后立起土山,一鼓可下也!

    既然有了章程,诸军官将它完善,然后报到行在。

    很快就得了一个准字,于是三军紧急行动起来。

    之前已经把城外护城河给填平了,还筑起长围,深沟厚垒将城池围困起来。

    参战的军队达到二十四万,还有六万的民工,总共三十万在下午开始一拥而上,看得城上包头佬头皮发麻。

    他们看到了中国人在三面城墙大规模地修筑土山十八座!

    让他们惊恐万分的是这些土山以极速成长,中国人以肩扛、车运的方式,让土山飞一般地变大变高。

    近城百米,“他们在我们的射程范围内!”军官向帕夏禀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