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8节 皇帝想加入印度教成为阿三-《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3)页

    说实在话,颜常武深得两中华官吏们的拥护,如果历朝历代做过官吏间的民意调查,会发现颜常武得分最高。

    除了他以法治国,不轻易屠杀官吏,给钱多之外,还有就是机会多。

    因为衙门增多了!

    相比之下,崇祯皇帝为了节省开支,把驿站给裁切了,导致李自成同志下岗,然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了然后!

    大明发改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理学”改为“新学”。

    大明自朱元璋起,对于传统特别着重,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了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其来源于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柴中行、陆九渊等,别看元朝是外族统治,但理学成就不小,接着在大明影响巨大,比如以文臣行武事的王守仁就是个理学大家。

    理学发展成为用儒学中的伦理来管理国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论,所讲的不是发展,而是禁欲,声称维持原始的农业自然经济就可以了,这样才符合简朴的道德风范。

    其结果是在王朝后期,导致粮食供应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此时理学家们完全僵化,沦为朝廷统治阶层工具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整体被僵化,从而使得科学文明发展停步。

    搞笑的是,在前明后期,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批判理学末流谈空说玄、引儒入禅的学风,欲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去入世治学理事,奈何他们的阶级性让他们越帮越成帮倒忙,最终被东南王黜落他们。

    新明了,由于社会的惯性,理学卷土重来,清淡又将浮起。

    新明前三个首辅孙承宗、姚明恭与马士英本质上都是前明的封建仕大夫,受理学的影响很大,而堵胤锡是崇祯十年的进士,负担没这么重,且他的战略目光深远,知道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他说道:“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我要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因此堵胤锡奏请朱和坪,固本清源,首先在思想上把国家、民众来个发展与改革,那就是以德为先,以法治国!

    必须讲道德,用法律来治国,推行两中华的核心价值观:“忠君、爱国、勤奋、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公正、法治!”

    “忠君、爱国、勤奋、敬业、诚信、友善”,是官吏百姓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子民个人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子民个人价值观的正确领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