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跟后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样道理,名誉附身,那是有很大的便利的。 但是,要怎么才能名扬天下呢? 柳铭淇刚才不是正准备来“教育”寿王吗? 他忽然就想到了,如果自己把寿王这种顽劣不堪的小子,教导成一个彬彬有礼又博学多才的人,岂不是就更加证明自己的本事? 再通过寿王,传递出自己的一些“作品”,岂不是比格更高,全天下都敬服? 所以才有了柳铭淇的态度转变,并且开始教寿王知识的局面出现。 寿王可不晓得还有这一出。 他更不知道,这是自己千载难寻的造化。 柳铭淇这样的现代人,要是教他一些知识,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就拿现在他写的这篇文章来说吧。 这篇文章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过,但是在另一个世界却是鼎鼎有名。 他便是号称孔子之后,儒家唯二宗师之一的荀子代表作——《劝学》! 《劝学》有多么经典,这里面有多少发人深省的道理,柳铭淇这张嘴根本说不出来。 反正历代君王将相,学者大家,无不是推崇得不得了,认为完全可以当成学生们的启蒙书。 对于一个中国古文学爱好者来说,即便是《劝学》有洋洋洒洒几千字,你不去多看几十遍,不去背诵一下,简直是有愧。 柳铭淇前世是个学霸,又热爱历史和文学,高中的时候就反复背诵了几遍,到现在都没有忘记。 当然少年背诵的经典文章很多,还有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进学解》、苏轼的《留侯论》等等,他都能背诵。 之所以选择《劝学》,不但因为《劝学》是针对启蒙的,恰好符合寿王的年龄和特点;更因为荀子这个人。 荀子和孟子虽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双圣,可他跟最传统的孟子却不一样。 我们常常学习儒家学说的时候,会有一个名词叫做“孔孟之道”,这里的“孟”便是孟子。 但却没有“孔荀之道”。 这倒不是说荀子就比孟子差,而是荀子更擅长的其实是另一个方面。 主张“人性本恶”的儒家圣人荀子,在法家学说的造诣,登峰造极,天下第一。 他培养出来的徒弟之中,有一个弟子叫韩非,写下《韩非子》,乃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第二个李斯,以法家子弟的身份,用法家理念和制度,帮助始皇帝统一天下,从此形成了伟大的大一统帝国。 单就这两个人来说,便已经能让荀子名垂不朽。 《劝学》里面除了经典的儒家论调之外,还有满满的法家道理。 大康朝掌权的是儒家、法家和墨家,一篇文章能同时让两家学子大儒都敬服,除了《劝学》,还有哪篇能做到? 这便是柳铭淇教导寿王《劝学》的最主要原因。 《劝学》一出,哪怕柳铭淇不是儒家和法家的子弟,无数的儒家和法家子弟,都要读这篇文章,从而把柳铭淇当成半个先生来对待。 有着这么崇高的声望,我还怕你们个刁! 只是,柳铭淇万万没想到,教导这个熊孩子如此之难。 如若按照这样的状况和进度,何年何月才能让他完全读熟、甚至背诵好呢? 要是等个三五年,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不行! 还是要严师出高徒! 想到此处,柳铭淇用鸡毛掸子敲了一下桌子,恶狠狠的道:“为什么才写这么一点?之前的先生们怎么教你的?你都不学吗?” 这一次还没打,寿王眼泪就落了下来。 柳铭淇可不会见到眼泪便心软,他直接打在了寿王的尊臀上,“回答!再哭我就打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