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杨二嫂买蜂窝煤【第八更!求订阅!求月票!】-《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3/3)页

    “就是不知道蜂窝煤燃烧的效果怎么样。”杨二嫂自己接了一句。

    旁边有人就笑了,“杨家嫂子,我在这里已经呆了快半个时辰了,他们这边一直在烧蜂窝煤,炉火可旺着呢!你看那水!翻滚着就没有停!”

    杨二嫂定眼一瞧,却又是自家的街坊叶大妈。

    衙役点点头,“诸位,小王爷已经保证了,如果在家里燃烧,一块蜂窝煤烧大火可以烧到大半个时辰、烧小火可以到两个时辰。不行的话都是假货,不会是裕王府的蜂窝煤。

    今天我们在这边就是实验给大家看。这个蜂窝煤炉子是专门拿来烧蜂窝煤的,可以保温又能最大限度燃烧,外面的铁皮还不会烫手。具体的使用方法是……”

    衙役一边解说,一边顺势把大锅抬起来,放在一旁,露出了里面烧得红火的蜂窝煤,再按照裕王府教的教程开始了边换蜂窝煤边解说。

    包括了下面小口的作用和功能,他都讲了一遍。

    从早上到现在,他都做了几遍了,操作得可谓是行云流水。

    要不是为了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楚明白,衙役的速度起码可以加快两三倍。

    杨二嫂认真的看着衙役操作,再这么等着看蜂窝煤的火力效果,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期间旁边也有别的蜂窝煤炉在更换新的蜂窝煤,她也跟着去看。

    烧煤炭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但放在了这种蜂窝煤炉里面烧蜂窝煤,看起来又是简单很多。

    无论是引火,还是燃烧、添加新的蜂窝煤,都是通俗易懂。

    而且蜂窝煤炉方便搬运,睡觉的时候还能放进屋里。

    和几个街坊邻居商量了一番,杨二嫂便和大家一块儿去隔壁一个临时的棚子交钱买蜂窝煤了。

    大家都是一个想法,肯定最少也要买一百块蜂窝煤的,这样白白得一个炉子,有什么不好?

    但杨二嫂还有别的想***到她时,她问道:“是每买一百个蜂窝煤,就能送一个蜂窝煤炉吗?”

    掌柜的笑了,“当然,你买两百块就是两个炉子,三百块就是三个。今天买几百块的可不少,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蜂窝煤炉。”

    “好,那我要两百块蜂窝煤!”

    杨二嫂随即掏出了四百文的铜钱。

    掌柜的给她开了票,“你拿着这个去隔壁,找人给你标识好地方,最迟下午就会把蜂窝煤和炉子送到家里。”

    杨二嫂正在发愁怎么运回家呢,见状大喜,“谢谢,谢谢!你们想得可真周到!”

    杨二嫂可不是贪便宜,而是想给家里老人一个、自家和孩子一个,不然晚上两间屋子谁用蜂窝煤炉子啊?

    稍微浪费一点也就浪费吧,冬天能保暖不生病才是最重要的。

    受到了她的启发,旁边不少排队的人也恍然大悟,连连开始了多买模式。

    管它能不能用那么多蜂窝煤呢,反正多得一个这么好的蜂窝煤炉,恐怕就已经回本了吧?

    杨二嫂走出棚子时,大雪似乎越下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冷。

    这边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大家都充满着期待和欢喜的眼神,似乎一点都感觉不到寒冷。

    要是蜂窝煤和蜂窝煤炉真的像是刚才自己看到的那样,裕王府小王爷还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儿呢!

    ……

    注:宋代之前,士兵都是没有俸禄的,一般只发粮食。宋代禁军的待遇直接有了很大提升,上等禁军月俸1贯,中等500-700文,另外还像以前一样衣食住都是军营包了,史载“月请米一石五斗或一石八斗,盐一斤半或钱三百耳。”

    但宋代禁军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人多而不经打,从太宗被打得屁滚尿流开始,宋真宗更是差点直接葬送了国运,提前灭国。

    所以设定大康禁军比大宋禁军能打,且因为财政收入更多,所以比宋朝增加1两银子的月俸,应该情理之中。

    至于说我大明的铁血戚家军,虽然包吃包住,但年俸不过8-10两白银。这当然只是基本的。遇到打仗,斩杀一个倭寇,朝廷奖赏3两银子、附近乡绅州府也会奖赏3-5两银子,还有额外粮食衣服等送上,所以戚家军总体收入很高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