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仅仅是耶律飞扬来买了十套裕瓷,另外不少的外邦使团都买了裕瓷。 五百两银子虽然很贵,可是在从没有接触过薄胎瓷的他们来说,这种接近于透明,又轻巧好看的精品裕瓷,自然不可能错过。 哪怕他们自己再怎么的不想奢侈,一想到国内和族内的支持者们,便几乎都要买。 最积极的竹田秀成,更是买了足足二十套裕瓷。 也不知道拿回去是不是会又当成他们东瀛的国宝——就像是当初并不出众的建窑曜变茶盏一样。 不过东瀛人对古代物件的保存还真有一套,后世我国许多找不到的文献和孤本,他们那边都有。 所以说和尚大师们又立了一功啊。 经过这么一次营销,裕王府的裕瓷算是打响了名气。 许多京城里的勋贵宗室、有钱人家都想要见识一番。 可惜现在的产量远远不够应付订单的,赶工都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多余的给他们观摩? 一开张便卖了几万两银子,裕瓷不但把前期的大量投入挣回来了,还有很多的结余。 故而池三直接从府里又挑选了上百名少年,让他们加入了陶瓷工坊。 少年们便是上次在蜂窝煤工坊挑选的那批人。 加入裕王府,并不代表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就能养尊处优的躺赢了。 在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安稳的生活的。 哪怕是已经有了裕王府的死契,倘若你干活儿不认真,或者偷奸耍滑,自有家规来惩罚。 裕瓷的命名,实际上没有那么的简单粗暴。 之所以没有把它叫做本来的“骨瓷”名字,也是出于保密的想法。 如若是你把骨瓷这个名字露出来,那么许多人不用看,都知道你加入了什么进去。 以大康瓷器工匠们的能力,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模仿出更好的来。 柳铭淇当然希望瓷器能够不断进步,但在自己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就公布秘方什么的,简直是蠢货。 柳铭淇这个人,善于发明而不善于管理。 说白了就是攻坚吃苦他得行,产品利用销售他却是半桶水响叮当。 幸好他知人善用,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有好东西自然不可能不给皇帝和太后进贡。 柳铭淇送了几套裕瓷进宫,结果转而熊大宝就来了。 以前熊大宝和柳铭璟是铁哥们儿,经常一起吃喝玩乐的,和柳铭淇关系也不错。 可最近熊大宝非常的沉默。 这个柳铭璟和柳铭淇两人也谈过。 最主要还是京畿总督熊文庆的事儿——也就是熊大宝的爹。 这一次的粮仓重案,考县仓库和丘县仓库,都是位于京畿地区以内。 京畿衙门是派了人去驻守和看防管理的。 所以出了问题,你不能只怪罪户部,还有京畿衙门也是必须要惩罚的。 于是才有了熊文庆被暂时免职,最后官复原职的时候,也丧失了入阁的最好机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