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郑儒文没想到柳铭淇问的是这个。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德王殿下觉得我治理得不好,所以他们才不高兴呀? 但法家子弟从来不会这么想。 郑儒文老老实实的回答:“这个事儿从九月份开始在旁边开拓新的河道,他们就开始抗议不满了。 在十一月下旬,枯水期运河水往新的河道走,把这边鬼门关前后二十五里路都给隔绝开来,他们就更加的不满,甚至不少的士绅官员,都提出了抗议。” “然后呢?” “皇上的指示不容违背,更何况丞相们也是积极同意的,所以下官没有理会他们,只是略微惩处了一番。” 少年点点头,“你自己怎么想?” 郑儒文斟酌了一下,道:“功在千秋,利在当下。至于这一圈民众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纵容。” 瞧瞧! 瞧瞧! 这就是法家的子弟,理解得多么透彻? 做这样得罪人的事情,就得要法家子弟来。 大康这么定国八十多年以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倘若此时是一个儒家子弟的官员在,民众们说不定还要闹腾一番。 但现在是法家子弟的知府,那么老百姓被打一顿之后,反而不敢多话。 他们一来知道,法家子弟这么做是不会被惩罚的,二来也晓得,法家子弟就是这个脾气,谁来劝都没有用。 当不能抵抗的时候,还是躺下来比较舒服一点。 习惯了就对了。 柳铭淇笑着拍了拍手,“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但我觉得他们这样做还是有点小孩子气了,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玩乐,难道就不用做生意赚钱了?” 郑儒文迟疑着道:“那殿下……要不要下官让他们回来开店?” “不用了。”柳铭淇摇摇手,“不过可以把消息传出去,然后看看谁愿意回来赚钱……到时候你把名单给我就好。” “下官明白!” 郑儒文颌首道。 看来这位德王殿下是另有动作啊。 …… 郑儒文的动作很快,通江镇的商铺的反应也很快。 在第二天开始,便有两家小饭馆重新开业了,然后便被挤爆。 受到这种情况的鼓舞,第三天又有一家花楼开业,然后又被挤爆。 于是乎,之前还痛恨这群要毁了他们生计的人们,陆陆续续把通江镇的商铺重新开设了大半,每天的生意都红红火火的,笑得很开心。 普通人就是如此,只要今天能痛痛快快的过,那么以后的日子到了再说。 他们的这样识时务,倒是很好的解决了在北码头工作的人们的各种需求,士气也大大的得到了提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