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这都不重要,他们反正知道,柳铭淇已经有了准备,而且肯定能获得胜利,这就足够了。 以柳铭淇的身份和地位,在这么紧要的关头,他断然不会开玩笑的。 一想到了这个,苏凤就道:“既然如此,那我们需要配合您做点什么准备呢?” “你们就在城外多修建壕沟、陷阱、堆砌各种阻碍物,不能让他们有机会逃走。”柳铭淇叮嘱道:“记住,四面都要围着,牢牢的围着,不能掉以轻心!” “好!” 苏凤点点头,同时那边的贾孝德又皱眉:“这样不就是和我们练兵的方案起冲突了吗?要是到处设下陷阱,我们自己人就冲不过去啊!” “这不是还有十来天的么?”柳铭淇道:“给你们的时间就七天吧!七天之后就疯狂的设置障碍,时间够不够?” “够是够了……” 贾孝德还想再说什么,最后却重重的点头:“好!我知道了,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时间的!” …… 贾孝德让柳铭淇知道了,什么叫做高效率。 这边他刚刚才回去,贾孝德便开始调集起了人马,开始打造起了各种工程器械。 他是带了许多木匠来的,都是军中积年老手,各种关键零部件是随身携带的,只是那些木头之类的东西才会需要砍伐截取。 对面的苏凤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都是地头蛇,各种取材也很方便。 但两人却都没有想到。 就在他们准备的时候,倭人居然一口气派了两万人,分别从东西城门冲了出来,和正在积极围堵修建攻势屏障的大康军发生了激烈的厮杀碰撞。 其实对于倭寇的出城拼杀,苏凤和贾孝德都有准备。 他们也备好了军队,就这么的冲了上去。 阴差阳错之下,第一次的练兵便开始了。 一开始大康军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东瀛军的对手。 东瀛军在国内本来就是精锐,而且他们在福建和浙江已经经历了许多次的战斗,早就成为了精锐。 现在大康军之中,真正有过厮杀经验的,不过是五六万人而已。 而这些人显然不可能一次就全部上阵。 因此即便是两倍的人马和东瀛军拼,也被杀得节节败退。 柳铭淇就站在远处的山坡上面,用千里眼看着战场的进展。 短短一壶茶时间,大康军便后退了上百米,但神奇的是,哪怕他们不是对手,却也没有溃败。 相反的,虽然他们单兵力量比不上倭人,虽然一开始被打懵了,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非常顽强。 哪怕是最开始被冲杀的一群大康军士,也奋不顾身的扑向倭人,即便他们会被太刀刺穿身体。 正是因为有了一群又一群奋不顾身的人,去抵挡住了倭人的兵锋,所以后面的大康军士才能开始合作,开始顽强的咬牙抵挡住了倭人冲击的势头。 不用多想了。 这群哪怕是死,也要咬牙抵挡住倭人的大康军士,肯定是家里人被倭寇祸害了的青壮。 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严苛的训练,可不怕死和报仇的信念,却大大的抵消了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 当然了,倘若双方的人数均等,恐怕他们再怎么的不怕死都不行。 可偏偏现在倭人只冲出来两万人,东西两个方向各一万,而大康军队迎战的却超过了五万。 二比一以上的比例,足够让大康军队稳住阵脚了。 话是这么说,分析得也是如此简单,可实际上战场上的惨烈,那种血肉横飞的恐惧,仍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柳铭淇第一次亲自经历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厮杀,看着各种惨状和触目惊心的局面,也是靠着“杀倭寇就是替天行道”的信念,才支撑了下来。 等到晚上,双方各自鸣金收兵的时候,倭人固然留下了三千多具尸首,但大康军也有超过八千多人永远倒下了。 统计结果出来时,苏凤和贾孝德都心疼得皱起了眉头。 果然按照正常的情况,损失惨重都不一定能杀光倭人啊!——别忘记,现在是倭人杀出来,如果是攻城的话,大康军还得死伤更加惨烈一些。 …… 柳铭淇的营帐就在贾孝德营帐的后面二百米左右。 本来贾孝德是想要让柳铭淇就安营扎寨在他旁边的,毕竟这里最安全,如果有什么事情,他可以第一时间让人绑起柳铭淇就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