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别说是商人们会闹腾,就是朝廷也会勃然大怒,予以严惩! …… 柳铭淇他们赶路的同时,也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飞鸽传书,传递各种情报。 当看到了柳铭璟他们顺利上船,往登州水师港口回撤时,贾孝德和苏凤都是一脸的兴奋。 柳铭璟他们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安全撤回,这就是最漂亮的战役。 况且大康水师还在这一次的战斗中重创了倭人的海盗和水军,称得上是喜上加喜。 但柳铭淇仔细看了大战的经过之后,就感觉不妙。 “贾总督,苏巡抚,你们觉得倭人会不会坐以待毙?”行军途中,少年问他们两个道。 贾孝德摇头,“殿下您想说什么?” 倒是苏凤明白了一点,“您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水军受到重创,所以倭人就会害怕,从而撤退?” “对!” 柳铭淇道:“如果单单是在和北方水师作战失利,他们可能不会这么容易撤退。但是这边苗炎剿灭了三万多倭寇,我们又全歼这十万倭寇,他们还能剩下多少人? 等到我们这二十万大军压上去,等到苗炎加入了泰州一线的战局。或者是大康又从别的地方调兵前来,倭寇能挡得住吗? 既然他们迟早都会挡不住,趁着现在还保留着实力,又抢了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和物资,当然肯定是暂避锋芒为好,是不是?” 少年这么一说,两人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他们和柳铭淇相处有一段时间了,知道论对人心的分析,对时局的分析,柳铭淇真的是不世出的天才。 别的什么都不提,单凭着春节在京城的时候,柳铭淇看着他们六方频频秘密聚会,便断定他们会对大康不利,这种敏锐的嗅觉就是天下第一! 可苏凤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殿下您真的能肯定吗?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啊!” 如果料定东瀛人要撤退,那么大康军队的策略就完全不一样了。 应该是从如今的对峙和防守,改为疯狗一样的攻击,这样才能拖住倭寇,让他们流更多的血。 但反过来说,如果柳铭淇判断错了,倭寇还想要有更多的战果,大康军这么的勇猛出击,恰好就合他们的意,打起来一定是损失惨重。 虽然肯定是两败俱伤,但大康军队却是不愿意这么消耗的。 因为大康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倭寇一个! 西羌和回鹘已经差不多把大半个甘肃打烂了,更重要的是室韦差点就占据了整个辽西走廊。 如果大康在和倭寇的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禁军精锐,那么哪里还有军力去支援东北防线? 柳铭淇也不是怕事的人,不存在什么不愿意担当关系的胆小。 他和声说道:“倭寇来江南是为了什么?难道是想要长久占领江南?这是做梦!丰川真幸不是蠢货,所以他肯定愿意在获得更多的基础上,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下一次再卷土重来。 如今倭寇的损失已经不小了!前前后后二十万军队死在了大康的土地上!他丰川真幸还有多少个二十万精锐可以消耗?如果把这群人全部消耗完毕了,那他回到东瀛还有活路吗?” 贾孝德连连颌首,“嗯,殿下你的分析非常对!我也赞成给完颜翼和祝星骏两人发文书,让他们提防倭人开始撤退!这群王八蛋,抢了钱杀了人烧了屋子就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好吧!” 苏凤见状也赞同道,“顺带着给张公栗也去文书,让他提防着点!哼,倭人来得轻松,可绝对不能让他们走得容易!” 三人商量好了之后,自然有文书幕僚开始飞速的写着文书,等他们同意签字之后,又誊抄数十份,分别发给相关人等,以及发往京城。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到了晚上安营扎寨的时候,江南总督刘仁怀的紧急文书便发了过来。 “什么!?” 最近太过亢奋导致了身体不好的苏凤正在喝着稀粥,听到幕僚读起了文书的内容,不觉瞠目结舌。 瞠目结舌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柳铭淇和贾孝德。 柳铭淇反应得最快,直接就窜到了挂着的地图前:“草!这些倭寇是数兔子的吗?怎么可能跑得这么快?” 让他们三个惊骇莫名的,是刘仁怀发来文书确认,早在两天之前,南部的九万倭人便已经绕过泰州,从海安直冲南通,看样子是疯狂的朝着松江府冲去。 松江府的港口贸易非常茂盛,港口设施也不错。 显而易见的是,倭人肯定是想要从松江府离开。 之前倭人没有从松江府登陆的原因,在于松江府的港口内部有着非常强大的防守工事。 不但数百架投石机就固定在位置上,随时可以对进港的船只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弩车等也是数不胜数。 一旦倭人想要进入松江府的港口,还没有登陆,就会至少损失一半以上的实力。 再等着周围的军队赶到,他们很有可能被堵在港口,动弹不得。 哪怕是强行上岸了,倭人能有三成的存活率都是庆幸的。 倭人也晓得厉害,所以之前是在黄沙镇登陆,不敢去碰松江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