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顿了顿,他说道:“那么就要让衙役和城防军们,多多的点燃火堆取暖,多熬一些姜汤什么的取暖……肉汤、饼子也多做一些,都到这一步了,不能再让老百姓们受苦。” 旁边有幕僚赶紧的写了文书,让廖石聪签字之后,骑上了一匹马,飞跑着找张铁去了。 在廖石聪身边的这些幕僚,可不像是京里的那群文人一样,他们能文能武,关键时候还能顶上去打仗。 这便是边疆的特点了。 单纯的文人,在这里很难混得下去的。 廖石聪感叹道:“这些老百姓们,在最寒冷的时候去到辽宁西部,想要安置好他们,朝廷可需要更多的支援啊。” “放心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方开岳颌首道:“一旦接到了消息,朝廷的粮食物资全部都会第一时间到位,肯定不能让老百姓们饿死冻死。” “这样的消耗还是太大了,关键现在如果他们过去,就变成了这一半的辽宁,负担起了之前所有人的生计。”廖石聪道:“在三个多月之前,我们就迁移了三十多万人过去,现在又来十万,真不知道如果战况持续几年的话,他们靠什么生活。” 廖石聪说话的时候,一直都看着柳铭淇。 一开始,柳铭淇还不明白为什么。 听到了后来,少年恍然大悟。 他沉吟着道:“这样吧!裕王府最能吸纳人员的工坊,就是蜂窝煤工坊和白糖工坊。白糖工坊因为运输和现在季节的原因,暂时不大现实。 那么我就在辽宁开两个蜂窝煤工坊吧!一方面可以提供给驻军们,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卖到附近几个省份,这样大家有活儿干,自然生活就没有问题!” “好!好!好!” 廖石聪蓦的一拍自己的腿,再次站起来行礼:“殿下,您可真是一个活菩萨呀!我代表这五十万人谢谢您!” 少年笑着点头回应。 大康的许多省份和疆域,和另一个时代的古帝国差不多。 但是也有不同的。 比如现在的辽宁行省,它的位置就不包括辽东半岛那一块儿,什么国际大都市铁岭、奉天府、抚顺等等,都不在范围内。 但它却又包括了原本属于河北的一部分,比如承德、唐山、秦皇岛这一块儿。 从辽西走廊撤回来的三十多万人,就安置在这些地方。 现在的十万人同样如此。 辽宁地广人稀,容纳这么多人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么狭小的地方,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农业地盘,可以供他们种植。 况且现在马上要到冬天了,在这东北的地儿还能种植什么? 不种植,这里的商贸也不发达,因为天寒地冻的缘故,辽宁西部基本上没有什么手工作坊,因此大家都是靠天吃饭。 嗯,也不对。 他们是靠着供应周边城池、防线的军士们的菜肉果蔬粮食来过日子的。 他们种植粮食,蓄养家畜,然后也去打猎,或者是砍柴等等,各种活儿都会去干。 再加上朝廷一些补贴,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 但多了这么多人,却是不行了。 朝廷固然可以负担这些人的生活,哪怕是一两年都没有问题——河北、山东都存储着大量的粮食,就是为了辽宁这边出问题准备的。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你能管他们一年、两年、甚至是三五年,但能管一辈子吗? 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不仅仅是大人废了,小孩子也废了——被人圈养起来的猪,最后成了什么样子,又不是不知道! 因此廖石聪才想到要让他们做点什么。 大康是一个商业社会,各种工坊层出不穷,但人家凭什么来到你辽宁这边做工坊? 大家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很少有哪种突然发达的工坊,需要大规模的招收工人。 而且人家招人,一般都是招募本地人,本地的地方官员才不会允许他们把这些工作的机会让给别的地方的人。 恰好的,廖石聪就知道有一个工坊是需要大规模招人的,而且并不限于本地,甚至一招就是三五万人,甚至是更多。 那便是裕王府的蜂窝煤工坊。 …… 求订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