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段时间,每天都能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皇宫门口痛骂他的人。 没有几个月,皇帝便只能黯然退位,传位给了景和帝的父皇。 看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血的教训,太后才会在恼怒之下,还显得这么谨慎。 她其实并不完全相信那个冷宫里面的姑娘的话,出来之后她找了不少人了解情况。 宫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秘密。 皇帝和大臣们谈话的时候,都有宫女和宦官在伺候着,这些人归谁管? 名义上是皇后,是三大主管,但上面还有一位祖宗呢! 他们很多时候不敢乱说,可太后问起来了,能不说吗? 所以太后连续问了几个宫女和宦官后,总算是心里有点数了,这才把皇帝找来。 甭管皇帝有没有这个心思,反正那些臣子们的心态不对劲儿,必须要提前就做好防备。 不然真的如同那个姑娘所说的,等到自己走了,万一他们就拿自己的孙儿开刀呢? 那就算自己在阴曹地府,也不会安心啊! …… 回到眼前来。 皇帝也是对这事儿有过一番琢磨的。 他回话道:“母后,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孩儿并不打算和他们硬扛,但我也是有办法来救铭淇他们的。” 说着,他把刚才南宫忌的话重述了一遍。 太后听得微微错愣,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阴损的法子很有效果。 御史大夫代表的就是天下民意。 一旦民意和他们的意思相反了,难道你能说天下老百姓都错了,就是你对了? 这就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嘛! 这样一来,柳铭淇当然就能脱罪。 如此想的话,太后心里也踏实了一点,顺口问道:“这缺德法子谁给你想的?” “呃……” 皇帝本来还想冒功的,一听太后说“缺德法子”,顿时就决定不要了:“这是南宫忌讲的。” “嗯,这老家伙,还真是老奸巨猾。”太后笑了起来,“既然他这么懂事,皇上你也要稍微照顾他一点!除了限制他们必须呆在京畿地区之外,别的能放就放吧!” “孩儿省得!”景和帝道。 “不过一个方法可能不够。”太后又道,“哀家也有一个法子。” “哦?愿闻其详!” “都说百善孝为先,那么如果是母后我执意要保铭淇,那么一切责任也就和你无关了吧?” “啊!?” 皇帝吓得立刻在软榻上跪坐起来,“母后您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儿就算再不孝,没有能耐,也不能让母后您来承担这个责任啊!” 太后的意思很明确,如果用民意来挟持御史和大臣们不行,那么就直接用太后的名义,直接强行压制。 我就是要保我的孙儿,我就是不讲理了,你怎么的吧? 面对太后的耍浑不讲理,可和面对皇上的不一样。 面对皇上不讲理,甚至是蛮横,那么臣子撞墙而亡,天下人都会夸奖你,有风骨,有担当! 但是面对太后呢? 你也去自尽? 那就太贻笑大方了! 人家是女人,而且还是长辈——你是皇帝的臣子,那么就是和皇帝一辈的,太后不就成为了长辈了吗? 你对一个女的长辈如此强硬,是不是有点得理不饶人了? 所以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诤臣,是面对着皇太后撞柱自尽的。 景和帝也知道这个道理,可他却根本不能接受。 因为这样一来,太后就会被认为是不讲理的泼妇,会被人诟病的。 一个皇帝,连自己的母亲的名声都护不住,你算什么皇帝? 面对景和帝的反对,太后摇摇手,“你放心,我不会乱来,也不会那么强硬!要是王智耿他们还是不同意,那就让他们来哀家寝宫一次,我来请求他们,这该让他们有面子了吧?我也不算什么蛮横了吧?” “那您也太委屈了!”景和帝还是不愿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