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资料-《大国文娱》


    第(2/3)页

    CD,光盘或激光唱片的简称。这项技术起源于1972年,飞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激光光束能够记录和存储信息。到1978年,飞利浦公司研发出了商业化的激光视盘系统——LD!

    LD直径有12英寸,光盘两面都可以储存信息,但其记录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并非计算机能读取的数字信号。

    由于LD验证了光盘存储的可行性,但是,想要开发出更廉价的商业应用却是需要不断烧钱,所以飞利浦公司也公开授权LD的技术专利,并且,跟索尼联合研发CD唱片。

    历史上,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在CD专利标准上明争暗斗,但最终还是在82年统一技术标准,联合制定CD-DA红皮书标准。

    CD-DA相对于LD,进步在于把模拟信号进行了PCM(脉冲编码调制)数字化处理,再经过EFM(8~14位调制)编码之后记录到盘上。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的好处是: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由于盘本身的缺陷、划伤或沾污而引起的错误可以校正。

    在CD-DA标准成功之后,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已经意识到了,CD能够大容量的计算机只读存储器。但要把CD-DA作为计算机的存储器,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①建立适合于计算机读写的盘的数据结构;②CD-DA误码率必须从现有的10-9  降低到10-12  以下。

    由此就产生了CD-ROM的黄皮书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盘上的数据以数据块的形式来组织,每块都要有地址。这样做后,盘上的数据就能从几百兆字节的存储空间上迅速找到。为了降低误码率,采用增加一种错误检测和错误校正的方案。错误检测采用了循环冗余检测码,即所谓CRC;错误校正采用里德-索洛蒙(Reed  Solomon)码。

    黄皮书确立了CD-ROM的物理结构,而为了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完全兼容,后来又制定了CD-ROM的文件系统标准,即ISO9660。有了这两个标准,CD-ROM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后来的VCD和DVD,也是在CD-ROM基础上实现的。VCD、DVD和CD-ROM的区别,仅需要在于内部增加了一块解码器芯片。

    也就是说,这是一款可以在未来二十多年内,都具备巨大市场前景的技术。在这个领域的硬件终端上取得成绩,必然,在CD唱片、VCD、DVD碟片,以及软件光盘等等领域,都能够取得巨大的影响力。

    林棋这次着重的搜集CD技术资料,然后,自己阅读内容,不管是否能读懂,但要删除资料上的日期,避免资料上的日期,暴露出这些东西来自于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