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办法,只能发挥人的创造了,这一段选一句,那一段选一句,组合出题,等这一套也用个差不多的时候,那就只能这里删半句摘出来,那里减几个字摘出来,组合一下,好了,这就是题目了…… 至于参考的人懂不懂不要紧,反正又不是出题人自己做试卷,到了明代中期,就开始大量出现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想问候出题人全家的考题。 古怪晦涩,是个正常人都看不懂。 如果谁看了考题之后,大笑三声:“只有我能做出这一道题”,那兴许不是吹牛,因为这题太难懂了,难懂到你必须从四书五经里面找到这几个不知所谓的字到底出自何处,一旦没找准出处,理解偏了,那就是跑题了…… 对于这种乱象,朱厚照强势干预了。 娘的,八股文就够折腾人的了,还出一些刁钻、不是人话的题。 考题考题,考的是举人的真才实学,人家连题目都看不懂,还怎么表现真才实学? 糊涂考糊涂要不得。 礼部尚书傅珪面对这试卷也颇有些无语,对祭酒王瓒道:“陛下这是破了规矩,用了前人出过的题啊。” 王瓒对此并不是太介意,轻松地回道:“傅尚书,前人出过的题不假,可答这一道题的前人,早就不在了啊……” 就是押题的,复习的,也没人做过这道题。 既然没人做过,那为啥不能出? 再说了,王瓒对乱出题的问题早就不满了,四书五经的精髓都在连贯的句子里,你半句话还要拆出去两个字组合,这算什么事。 教育与选拔人才,岂能如此胡闹,皇帝这题,出得好! 第(3/3)页